1937年8月14日,淞沪上空阴云密布。高志航率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霍克三型战机迎敌,以击落六架日机、己方无一损失的战绩,为民族抗战史册镌刻下“八一四”空战大捷的荣光。然而这胜利的光芒却笼罩在悲壮底色之下——那些以血肉之躯迎向强敌的飞行员们,驾驶的正是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几乎全部的家底:305架作战飞机,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当美国霍克三型驱逐机、苏联伊-16战斗机在烽烟中辗转腾挪,当阎海文在座机重伤后拒绝跳伞投降,高呼“中国无被俘空军”而饮弹殉国时,那些钢铁羽翼下,是无数年轻生命以热血浇灌的悲歌。
抗战空军的装备史,是一部“器不如人”的泣血长卷。战机数量匮乏,性能落后于日军的“零式”战机;零件补给线常遭切断,霍克三型战机因零件告罄【qìng】竟至“机停人歇”;飞行员训练不足,必须以命相搏。中国空军以钢铁意志弥补装备的鸿沟,在南京、武汉、重庆的天空中,用燃烧的生命延缓侵略者的铁蹄。他们以生命为代价,为后世中国空军埋下了一颗不屈的种子——装备自主,方有制空之权!
斗转星移八十余载,当我们仰望今日神州天际,血脉中激荡的已是全然不同的自豪。
昔日霍克三的轰鸣已被歼-20“威龙”隐形战机的澎湃涡扇取代——它不仅是国产五代机,更是全球顶尖空战力量的象征;曾运载民族希望的简陋运输机,已进化成运-20“鲲鹏”战略运输机,它舒展的钢铁之翼能跨越洲际大洋,撑起大国担当;而空警-500预警机,则如天眼高悬,织就覆盖海天的信息网链。更令人振奋的是,曾长期受制于人的航空发动机领域,如今“中国心”正强劲搏动。歼-20已换装国产“太行”改进型发动机,推力矢量技术已经成熟运用。这不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民族工业脊梁的挺立。
今日中国空军,正从“国土防空”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昂首迈进。当歼-16、轰-6K机群绕飞宝岛,当运油-20为战机延伸航迹,当无人机集群闪耀演兵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装备体系的完备与先进,更是捍卫和平、支撑大国崛起的战略威慑力量。每一架翱翔的战鹰,都是对先烈“器不如人”时代悲歌最深情的告慰,更是对“强国有我”誓言最雄浑的回应。
从1937年霍克三的悲壮出击,到2025年歼-20的巡弋[xún yì]苍穹,这跨越世纪的航迹,铭刻着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壮阔史诗。当歼-20在胜利日阅兵中刺破长空,那引擎的轰鸣仿佛在与抗战英魂隔空对话——昔日你们以血肉填补装备鸿沟,今日我们以自强铸就倚天长剑!这长剑守护的,不仅是领空的宁静,更是无数先烈为之献身的独立与尊严。
上一篇:上半年国内黄金首饰消费量大跌
下一篇:原创 危机四伏,黄金又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