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7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主办的2025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举行。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在开幕式上致辞。陈雨露指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正重塑全球经济发展进程,数字货币已成为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核心变量。他强调,个别国家强推单极化稳定币将因“背离多极格局、放大市场传染风险、美债美元震荡外溢、传统货币错配风险增加新传导渠道、监管真空”五大隐患而加剧系统性风险。呼吁坚持“价值本真性、系统稳健性、普惠包容性”三大原则,推动央行数字货币与合规稳定币协同发展,共建多边数字货币流动性互助网络,携手“全球南方”构建平等互惠的数字丝绸之路,塑造包容普惠的全球数字货币金融新秩序。
以下为发言纪要:
01
全球经济的两大重塑力量
当前,人工智能的颠覆式创新与数字经济的广泛渗透正共同重塑全球经济发展进程。在这一背景下,数字货币已由单纯的金融科技概念,迅速迭代为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核心变量,并呈现出主权治理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与私有化治理的稳定币两种既竞争又互补的发展模式。
02
单极化稳定币的五大风险
近两年,个别国家试图通过立法和长臂管辖强行推进尚未成熟的稳定币治理方案,打压他国数字货币发展空间,带来以下系统性风险:
(一)背离多极格局:单极化稳定币充当全球中枢,违背世界货币体系多极化趋势,使全球金融安全暴露于单一资产波动风险。
(二)放大市场传染风险:即使抵押资产安全,链下托管仍无法隔离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与操作风险,且可能放大并传递传统金融风险。
(三)美元美债震荡外溢:美元稳定币底层资产为美元与短期美债,美国财政失衡一旦引发美元美债剧烈震荡,风险将沿稳定币渠道向加密金融及全球金融市场蔓延。
(四)货币错配与金融脆弱性:美元稳定币占全球稳定币币值99%以上,其中欧洲美元稳定币因缺乏美联储最终贷款人支持而脆弱,易将货币错配风险传染全球。
(五)监管真空:围绕稳定币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成熟,公共区块链匿名性助长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跨境非法活动,亟需全球合作完善治理。
03
中国实践与三项基本原则
中国数字货币实践表明,发展数字货币的根本宗旨应是提升实体经济运行质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强全球货币金融体系韧性。全球数字货币发展应奉行三项基本原则:
(一)价值本真性:坚持反对和遏制脱离实体经济基础的加密资产泡沫化投机,支持通过主要国家间的合作建立具有系统性和穿透性的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框架。
(二)系统稳健性:支持各国数字跨境协同监管,推动央行数字货币与持牌合规稳定币的多边清算合作,共建“多边数字货币流动性互助协议网络”,强化监管科技升级,坚决抵制洗钱、逃税、恐怖融资及无国际法依据的长臂管辖。
(三)普惠包容性:利用强兼容、可编程的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普惠金融全球广泛接入与精准滴灌;将数字人民币跨境实践升级为全球公共产品,依托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与跨链技术,联合更广泛经贸伙伴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共建以实体经贸投资需求为基础、平等互惠的数字丝绸之路和全球数字货币共同体。
04
三位一体策略:应对挑战、共塑新秩序
面对个别国家执着于数字金融霸权的零和博弈,应以“监管升级—数字货币双轮体系—区域联盟”三位一体策略,有效应对美元稳定币霸权挑战,联合更多国家共同塑造文明互鉴、包容普惠的全球数字货币金融新秩序。这不仅是数字金融的创新迭代,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版面编辑|彭丹凌
责任编辑|李锦璇、阎奕舟
主编|安然、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