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美就关税战展开第三轮谈判,特朗普也暂停了对中方的制裁,一支阵容庞大的商界代表团也计划出发前往北京会谈。特朗普此举是否是为了访华做铺垫?中美在关税领域的矛盾是否能够消除呢?
再有几天,特朗普对全球发起的关税战就打满4个月,但是纵观这段时间的中美博弈,美国可以说是完败收场。先是关税战开始一周后,因为日本机构大幅度抛售美债,导致特朗普不得不延期90天给各方“考虑时间”;期间对中国进行疯狂加税,却被对等反制反而让美国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主动喊话中方,于5月在日内瓦和中方实现“休战”;6月在伦敦举行会谈敲定中美在关税问题上合作的大框架,例如稀土管控、能源进口,税率范围等等。
应美方的迫切请求,中美双方终于开启了第三轮贸易谈判。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月28日,中美双方代表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如期举行会谈,从下午入场一直谈到晚上八点,强度非常之高。从现场传出的消息来看,谈判进展的并不顺利,首日谈判中美双方都是“零表态”,只是提出各自的问题和立场,却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内容。
不过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有几个问题是不会现在对美国松口的。首先是稀土,这是中国反制美国的王牌手段之一,也是中美多轮谈判的核心议题,能否达成共识还得看美方的诚意;其次是芯片,特朗普主动退让是很好的信号,这为双方谈判创造了空间,但仅仅目前的力度还不够,中方或许或要求更多;
最后是进口俄伊能源,贝森特此前宣称要将地缘问题纳入中美此次谈判,其中就包括中国进口俄伊能源。然而中方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让步,如果美国强烈坚持,那么这次谈判或许会不欢而散。
当然了,现在最着急的是美国,特朗普甚至已经为此“孤注一掷”的赌上所有筹码。这里可以列举一些特朗普近期对中方展现的诚意,例如:在第二次中美谈判结束后,特朗普放弃了在中国留学生签证上做文章,恢复对中国出口乙烷、取消对中国C919发动机的制裁,近期又放开对中国H20芯片的禁令,特朗普本人也不再反复提及所谓的“贸易逆差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在涉华问题上都公开表示“中美关系友好”,对中国很有信心等等。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中美第三次谈判的前一天表示,美方现在的首要目标是争取延长中美“休战”期限,为后续谈判争取时间。
事实上现在的美国也的确不得不急。一方面中美休战时间只剩下两周,8月12日就是90天期限结束,如果中美在这个期限之前没有达成贸易协议,那么双方之间的关税对抗将自动重启,这不仅是全球贸易体系的灾难,对经济遭受重创的美国本土也有些吃不消。
另一方面,特朗普对其他国家在“对等关税”上的最后期限是8月1日,现在日本和欧盟已经对美国妥协,除了15%的税率,还有数千亿美元的投资和购买美国商品。然而特朗普希望得到了的是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全部妥协,日欧放弃坚持有各自的理由,其他国家还在看中国这边的态度,所以特朗普希望中美此次谈判有一个好的结果,进而给它们施加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关税谈判的同时,一支由美国商界组成的代表团也即将访华,其中不乏波音这样的商业巨头。外界认为,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美国会将税率降至15%甚至更低,而这支商界代表团是为了增加外交层面的接触,如果一切顺利,再安排几次高级别会晤,特朗普访华的铺垫就算完成了,9月的阅兵式上或许有他的一个座位。
总而言之,特朗普已经意识到一个事实:在任何对外政策上,只要避开中国,那么美国霸权依旧是说一不二。关税战已经无法从中国身上捞取利益,这是必须接受的失败,但尽快缓和中美关系,从其他经济体身上“收割”,美国依旧能够填补损失。尤其是贸易协议中对美国投资的条件,也能够解决美国的经济和就业问题。接下来就看中美谈的怎么样了,让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