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在7月30日的内阁会议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言论:“欧洲还没有足够地把自己视为一个真正的大国,要获得自由,必须让对方感到畏惧。我们现在还不够让人畏惧!”这番话,直指欧盟三天前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15%的关税是“最佳结果”时,马克龙却视其为欧盟战略的彻底失败。法国总理贝鲁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声,怒斥这一协议为“黑暗的日子”,并称它为“冯德莱恩-特朗普的投降书”。
尽管协议的文本还未正式生效,但美欧双方已经开始互相反击。特朗普坚决表示,“钢铁关税50%不变,药品另算”,而冯德莱恩则宣布钢铁将改为配额制,医药品的关税将按15%执行。这些公开的矛盾揭示了协议的真正本质,实际上它只是一个仓促的政治表演。欧盟在这场交易中的损失触目惊心,每年需要支付额外42亿欧元的关税,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2%暴增至15%,增幅高达12倍。更严重的是,协议牵涉到1.35万亿美元的单向输血——其中7500亿欧元用于替代俄能源的计划,600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却没有明确的支付路径;甚至在军事装备采购上,协议实质上成了对美国军工业的补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因此获得了400亿美元的订单。正如一位欧洲大使匿名透露的:“特朗普精准计算出了我们的痛苦承受限度。”
当德国总理默茨为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感到庆幸时,法国的高附加值产业却被紧紧束缚。以化妆品为例,欧莱雅等巨头的出口竞争力被腰斩,干邑白兰地和香槟等酒类若未能获得豁免,将面临“毁灭性打击”。马克龙的怒火在协议签署后的72小时爆发,绝非偶然。就在上个月,他还在推动欧盟启动“反胁迫工具”——这套被誉为“贸易核武器”的机制,允许欧盟对美国实施金融市场准入限制,并禁止美国企业参与公共采购。然而,这一机制目前仍被束之高阁,德国和意大利因害怕遭受美国的报复而在关键时刻选择退缩。
更令马克龙感到失望的是,欧盟错失了一个关键的反击机会。当特朗普首次威胁加征关税时,中国和加拿大立即采取了反制措施,导致美国股市大跌。而欧盟却陷入了内耗,暂缓了930亿欧元的报复清单,幻想通过退让来获得更多的谈判空间。前欧盟谈判代表里克莱斯痛惜地表示:“如果当时我们与中国联手反制,结果不会是这样的!”
马克龙的“被畏惧论”揭示了欧盟的致命弱点:当英国脱欧后获得10%的关税优惠,日本也获得了关键产业的豁免,而拥有4.5亿人口的欧盟单一市场,却沦为待宰的肥羊。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一句话像耳光一样甩向欧盟:“这项协议就像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作早餐吃了。”协议签署后,欧洲的内部局势纷乱不堪。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如大众和宝马,庆祝着每年省下15亿美元的关税成本,但本国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却怒斥政府“背叛”了他们,巴斯夫被迫削减了在美国的投资。而东欧国家则纷纷保持沉默。匈牙利明确表示协议条件比英美还差,瑞典抱怨“美国关税达70年新高”,爱尔兰表面上欢迎协议,却私下里感到贸易将变得“更昂贵、更具挑战性”。与此同时,法国则在进行反击,法国贸易部长圣-马丁联合欧洲事务部长哈达德紧急要求启动“反胁迫工具”,直指美国企业在欧盟的公共采购权。
欧盟议会的反应更加剧烈,300多名议员联署反对该协议,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直言这是“单方面的让步”,是特朗普对日本施压的翻版。风险咨询公司Teneo警告称,协议中涉及半导体、烈酒等关键领域的空白条款,在执行时可能会引发“解释权战争”。在协议签署的现场,冯德莱恩和特朗普握手时显得异常冷静,但她的办公室此刻已经堆满了成员国的抗议信。而特朗普却在筹划签署更多的协议,欧洲的街头也开始出现讽刺性的抗议标语:“他未经同意侵犯了我,但却非常礼貌。”
当马克龙说出“这不是故事的结局”时,法国官员已经开始紧急游说,希望争取到烈酒的关税豁免。如果在8月1日前谈判破裂,波尔多酒庄的橡木桶上将刻下新的关税数字。此时,欧盟的“反胁迫工具”已成为马克龙的最后一张底牌。
历史为欧洲上了惨痛的一课:对霸凌者的让步,只会换来更多的侵占与吞噬。正如特朗普在协议签署时的自夸:“这是史上最伟大的协议。”但显然,这份协议对美国而言才是“伟大”的。
上一篇:原创 美兵推结果:中美开战7天4万解放军阵亡,美军10多个军事基地损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