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叶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8月18日,大家被“上证综指创10年新高”的消息刷屏。同时,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等A股主要指数也收获不错的涨幅,其中也有指数创出近年新高。
众所周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跟踪的是某个特定市场指数的表现,比如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等。在沪指创近10年新高的历史性时刻,全市场ETF表现如何呢?
以宽基ETF为例,根据Wind(万得)数据,有不少产品确实是在8月18日当天创出历史新高,但这些基金几乎都是在2021年后成立。如果把时间拉长至近5年或近10年,会发现多数ETF当前净值还远没有达到2021年峰值水平。
相比之下,一些主题指数由于近年来涨势喜人,相关ETF在2025年达到历史新高的概率更高。例如中证金融地产指数2024年至今上涨近40%,多只跟踪该指数的金融地产ETF均在近期创出近10年新高。
并非所有ETF业绩优秀
受上证综指创新高影响,相关基金净值也随之水涨船高。以富国上证综指ETF和国泰上证综合ETF为例,这两只产品跟踪的是上证综指,前者成立于2011年1月底,后者成立于2020年8月。2025年8月18日,这两只ETF净值达到成立以来新高。
不过,并不是所有ETF都有这样的业绩,主要源于不同产品跟踪的指数不同。
事实上,除了上证综指,不少指数距离2021年高点还有一定距离。例如,8月18日沪深300指数收于4239.41点,而2021年初高点为5930.91点,相差28.52%;上证50指数收于2838.87点,而2021年初高点为4110.18点,相差近31%;创业板指收于2606.20点,而2021年7月一度达到3576.12点,也就是说,创业板指距离2021年峰值相差27.12%。其他指数也有类似情况。
也正因如此,2025年以来,跟踪相关指数的ETF虽然收获不错的回报,但与2021年高点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果选择几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宽基ETF,包括跟踪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等产品(这些ETF都是成立至今已满10年的产品,其业绩走势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做一个统计,可以看到,除了跟踪上证综指的产品,其他产品都没有超越2021年峰值,哪怕是一些2025年以来回报率已经超过20%的宽基ETF。
有头部公募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这与上证指数的特点有很大关系:“上证综指覆盖上交所全部上市公司,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油等金融、能源和工业巨头。这些板块在2025年受益于政策支持和盈利改善,直接推动指数上涨。另外全球市场从2024年开始转向价值股偏好,上证综指中的银行、能源等传统行业符合这一趋势。而沪深300包含更多消费和科技龙头,创业板指则以新能源、医药等高成长行业为主。这些板块在2021年后经历了估值回调,例如消费行业因需求疲软利润下滑,科技板块受国际竞争和技术迭代影响盈利承压。”
部分主题ETF创下新高
相比宽基指数,部分主题指数近年来涨势良好,跟踪这类指数的ETF产品也在近期创下历史新高。
举个例子,中证金融地产指数选取中证800指数样本中属于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中证800指数样本中金融和房地产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根据Wind数据,该指数成分行业中,金融行业占比95.82%,房地产行业占比4.01%,且金融占比近年来持续提升。
2024年至今,中证金融地产指数涨幅约40%,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也实现可观的收益。
截至2025年8月18日,嘉实中证金融地产ETF单位复权净值创下历史新高,汇添富中证金融地产ETF也达到近10年新高,这两只产品跟踪的是中证金融地产指数。其中,嘉实中证金融地产ETF成立于2014年6月,单位复权净值为2.5916元,年内上涨12.85%,近10年涨幅为55.59%;汇添富中证金融地产ETF成立于2013年8月,净值为2.0552元,年内涨幅为12.71%,近10年上涨36.37%。这两只产品成立以来实现了翻倍。
另一只代表产品招商深证TMT50ETF成立于2011年6月,跟踪的是深证电子信息传媒产业50指数(深证TMT50指数)。该指数反映的是深圳证券市场中的科技、媒体和电信类上市公司的整体运行情况,2024年至今累计涨幅近44%。截至2025年8月18日,招商深证TMT50ETF单位复权净值达到2.5707元,创下近10年新高。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Wind统计数据中发现,成立至今满10年的股票型ETF中,不乏近10年净值翻倍的产品,但也有这10年处于亏损的情况。
例如,近10年回报最高的两只股票型ETF是华夏上证主要消费ETF和嘉实中证主要消费ETF,这两只基金分别跟踪的是上证和中证的主要消费行业指数,近10年收益率分别达到124.97%和122.73%。另外一只跟踪中证主要消费行业指数的产品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也收获118.05%的回报率。
当然,也有ETF业绩近10年出现亏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些ETF产品成立时间比较长,并且跟随相关指数穿越了几轮牛熊,在某个阶段出现亏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并且即使跟踪同一指数,成立时间不同也会显著影响收益,在高点成立的产品更易面临长期回本压力。
例如同样是跟踪中证500指数的产品,在2013年成立的南方中证500ETF、广发中证500ETF、嘉实中证500ETF、景顺长城中证500ETF至今已经净值翻倍,但在2015年成立的几只产品却至今处于亏损状态,只能说“时”与“势”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