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破天荒结束减持美债,却为何只象征性增持1个亿?特朗普气势汹汹要对华加税,又为何突然“刀下留人”?
最近,中美关系出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外资持仓数据引关注,咱们中国在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后,6月份意外地“加了一点仓”;另一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在对华关税问题上“踩了刹车”,暂缓了威胁要给中国商品加征的新关税。这两件事一起发生,恐怕并不只是巧合而已。
先说咱们买美债这个事儿。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咱们一直在慢慢减少手里的美债,但6月份数据出来,大家发现,哎?咱们居然增持了1亿美元,虽然不多,但关键不是钱多钱少,而是这个动作——这是自2022年4月咱们手里美债跌破1万亿美元以来,罕见在连续减持后又买了一点。
为啥这时候买这一点点呢?说两点:第一,像抄底,6月份美国央行放话说可能还要加息,市场上已有的美债价格就跌了,价格跌,利息收益就显得高了。价格便宜了,英国、日本都趁机“扫货”,咱可能也是瞅准机会,买点便宜的、利息高的短期美债,算做个短期理财;第二,是咱们外汇多,需要灵活安排,买点短期美债方便用钱。还有一层,5月份黄金价格太高,咱暂停了买黄金,现在国际局势不太平,稍微买点美债临时当“避风港”。不过,这点增持就是个“小动作”,长远看,咱减少对美债依赖、让外汇更多元化的大方向没变。
有意思的是,6月份美债整体价格涨了差不多1%,按咱7564亿的总持仓量算,“账面上”就该增值76亿美元左右。可最后只增加了1亿,这说明啥?说明咱们很可能不但没真金白银大举买入,甚至还在悄悄“卖货”,只不过价格上涨“遮住”了痕迹,账面上才勉强“多”了1亿。
再看特朗普的动作。他一直嚷嚷,说因为中国买了俄罗斯石油,要给中国商品加很重的“次级关税”。这把“大砍刀”悬在中国出口企业头上。但是就在15号,美俄峰会结束后,他就改口说“现在不考虑对中国加税”,要“推迟两三周”。
特朗普为啥“踩刹车”? 明面上看,是刚和普京会面后向俄罗斯“示好”,想推动俄乌和谈。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不敢真对中国抡起关税大棒。中美刚经过几轮艰难谈判,好不容易把贸易战的“暂停键”延长了90天。要是现在再加新关税,等于直接点着火药桶,之前的谈判成果全得泡汤。更何况,美国现在欠着37万亿美元的巨债,急需中国这样的大买家多买点国债来分担压力。中国这边呢,6月那象征性的1亿美元美债增持,就是对美国推迟关税、移除企业黑名单等缓和信号的回应。两边各退半步,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短期战术默契”。
这两件事儿放一块儿啥意思?说白了,美国在债务大山和地缘博弈的双重高压下,需要喘口气。中国用“增持1亿美债”这个微小动作,递出“暂时稳住”的信号。美国则借见普京的台阶,收起关税大棒,避免真正的冲突,给谈判留空间。
不过,有三个关键点要看清,第一,中国买1亿美债,纯属“意思意思”。分散投资、减少美债依赖的大战略不会变。第二,特朗普只是“推迟”加税,不是“取消”。两三周后呢?可能又会卷土重来。第三,美国那37万亿债务大山压顶,它比咱更怕关系崩盘。所以这只是属于短暂的休闲时间,远没到雨过天晴。我们还需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