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日,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糖尿病足中心接诊了一位 75 岁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王奶奶,她因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左足第 5 足趾破溃并发展为坏疽,经多学科联合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这一病例再次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重视足部健康管理刻不容缓。
患者王奶奶患 2 型糖尿病已 20 年,今年 7 月出现左足第 5 足趾红肿破溃,初期未重视,后破溃处伴脓性液体渗出,疼痛明显且红肿蔓延至足背。在当地医院处理后并未好转,后转诊来到东部战区空军医院内分泌科。经检查,她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终接受了左足第 5 足趾截趾残修 + 慢性难愈性溃疡修复 + 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及血管介入治疗。
“糖尿病足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从早期足部感觉异常到后期溃疡、坏疽,很多患者因早期忽视而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糖尿病足中心专家陈金安主任介绍,像王奶奶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临床上因足部小伤口引发严重感染甚至截肢的情况时有发生。
日常护理 “三要三不要”
要每天检查足部,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有无伤口破溃;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洗脚水温不超过 37℃;要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挤压足部。
不要自行修剪老茧、鸡眼;不要赤脚行走或穿拖鞋外出;不要忽视足部小伤口,出现破溃及时就医。
血糖管理是根本
“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是糖尿病足的‘元凶’。” 陈主任强调,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空腹血糖 4.4-7.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10.0mmol/L),定期监测血糖,切勿擅自调整治疗方案。
血管健康不可忽视
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狭窄或闭塞会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加重溃疡和坏疽风险。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等检查,必要时接受血管介入治疗,改善足部血供。
“糖尿病足并不可怕,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陈金安主任呼吁,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专科进行足部及血管检查,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和血糖管理,切勿因小疏忽酿成终身遗憾。让我们一起科学防治糖尿病足,为糖友们的足部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通讯员 张海桃 许静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