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9月12日,石钟镇举行“乡村共创共享基金”首批资金捐赠仪式,当地90名困难学生收到助学金和慰问物资。而这笔钱,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爱心捐款,更是开启了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接力赛。
在石钟学校和石钟平窝学校,企业捐赠代表为同学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孩子们接过这份温暖礼物,心中备受鼓舞。
石钟学校初2026级学生 张年:
感谢爱心人士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以后也会更加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社会,回报家乡。
这笔温暖捐赠,来源正是石钟镇前锋村的社区基金。它由今年3月创新推出的“周六小掌柜乡集”儿童友好市集活动拍卖所得、“无人售卖”慈善商店收益以及村集体经济、社会各界捐赠汇聚而成。截至目前,基金共募集资金近3万元,已全部用于此次学生帮扶。
这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周六小掌柜乡集”活动,通过精心打造虚拟经济实验室、非遗活化工坊和公益循环计划三大场景,构建“1+N”财商课程体系,让儿童在出售闲置物品中学习经济知识,所得持续注入社区基金。这种游戏化设计让教育突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在真实的社会互动中完成,实现“实践-创造-奉献”的育人闭环,探索形成“乡村共创共享基金”模式,吸引越来越多家庭加入活动,将爱心传递。
前锋村运营团队前禾共创公司负责人 蔡振: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种 “政府引导、运营运作、社会参与” 的模式,让它成为我们基层“五社联动”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确保这份爱心能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守护更多孩子健康成长。
目前,石钟镇“乡村共创共享基金”模式,正通过收集家长和儿童的真实需求,联动村级资源清单与外部专业力量,持续拓展服务内容和覆盖范围。该机制已逐步形成“需求摸排-资源对接-服务落地-反馈优化”的闭环运行体系,在精准帮扶困难儿童的同时,也为更多家庭提供儿童成长支持、亲子教育和社区融入服务,进一步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一本旧书到一份助学金,从孩子到社会,石钟镇以“乡村共创共享基金”模式,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破解乡村公益可持续难题提供了新答案,也让教育照亮更多城乡孩子梦想。
记者 | 侯佩茹
编辑 | 郑玥岚
责编 | 曹礼芹
审核 | 段晓燕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