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最近一个多月,印度都干了些什么?
美国开启“对等关税”战争的时候,印度的“跪族”着急忙慌的下跪求饶,主动提出削减230亿美元美国商品关税、取消数字税等让步,试图换取美方豁免,但没有达成目标;后来为了讨好美国,配合美国对中国钢铁开征临时关税,结果换来了我们对印度氯氰菊酯征收166%反倾销税 。
再然后是,印度主动挑起印巴冲突,搞了封闸断水等一系列幺蛾子,结果不自量力,战机被击落好几架,在全球民众面前丢了脸。
按照巴基斯坦的说法,还是印度主动求和,这让印度民众怎么能接受?
结果更让印度吃惊的是12日中美会谈居然谈的出乎意料的好,美国居然主动退让了,给中国的对等关税给降到了10%,印度一看这还了得?我们给你当牛做马好不容易换来的,中国凭什么?
于是乎印度人直接对美国采取反制措施,财联社5月13日电,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表示,印度拟对美国生产并出口至印度的部分产品征收关税,以对抗美国对印度钢铝制品征收关税的做法。
印度人是什么性格呀,这样做太能理解了,既有动机,又有理由,再加上他们只认利益不认道义的个性,翻脸自然是比翻书还快。
印度可能预判到,在中美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后,美国可能会加速推进对印度的施压,来填补对华贸易战收缩后的战略真空。
同时,也顺便给印度民意一个宣泄口,毕竟在印度民众眼里,“美国在印巴冲突方面”可谓是劣迹斑斑。不但不给力,还试图抢功劳!
用更形象的话来说,印度之所以给美国站队,就是因为美国能给印度好处,要是美国兑现不了好处,那么印度就有追讨的权力,反正好处是印度要定了的,美国不给也得给。
当然印度内部矛盾那是相当严重!特别是这次印巴冲突失利的大背景下!
莫迪政府在2025年即将面临大选,现在是危机重重!“农民选票”以及“经济增长”这两大雷区,必须得同时去跨越、去应对。
美国这次重点打击印度农产品,双方在杏仁,以及开心果等坚果类产品方面的关税差几乎达到了40%。这些产业背后是印度数千万农户。
要是直接向美国低头,继而降关税的话,那莫迪的农村票仓,便会立刻出现崩盘的情况。反手对美国农产品加税,这样既能够保住农民的基本盘,又能够将国内的通胀压力进行转移。
印度4月CPI已经冲到6.1%。再让美国廉价农产品进来砸盘,物价就得起飞。
第三层是产业链转移的博弈。
美国现在正逼着印度去开放汽车市场,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想要进入到这个市场当中来获取一些利益。印度现有政策对4万美元以下进口车收60%税。超过4万美元直接翻倍到100%。实际落地成本能飙到车价的210%,这次反制清单里大概率包含汽车零部件。
税率可能冲着100%去。表面看,是在报复美国的钢铝税,实际上,是为了保护本土车企塔塔以及马恒达的那种市场垄断地位。
毕竟印度汽车业占了制造业GDP的7%。
这饭碗不能砸。
具体到关税数字,印度这次,大概率地,玩起了“精准打击”。在农产品这一范畴里,像杏仁苹果以及豆类这类商品,是美国向印度出口的重要物品,这些产品的税率或许有可能从当下的30%提升至120%,印度之前把哈雷戴维森进口税从100%降到50%示好,这次可能杀个回马枪重新拉满到100%。
既打疼美国又安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反制背后的经济账,那就算了,别算了,反正印度大儒自会辨经!
反正有人算了一笔账,印度真把美国惹毛了,若真使出全力,将印度这些具有优势的产业的关税调整至相同水平。
印度每年得多掏64亿美元关税成本,GDP增速得掉0.6个百分点。
所以我猜印度大概率就是像学我们,大概率就是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
老美这边打的把中国产业转移的窗口期,也就那么点时间,印巴冲突,印度败了,其实就已经没有机会了,没有资本会去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国家!
2025年头四个月,已有230亿美元外资撤离印度股市转投中国。资本家们精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