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到来,旅游市场热度不断攀升,住宿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部分酒店却以房间订满、临时装修等借口趁机上演“违约涨价”的戏码,更有甚者虚标原价,看似优惠,实则套路,给游客添了“堵”,给行业添了“乱”。
酒店价格在节假日期间出现浮动,本是市场供求关系作用下的正常现象。假期集中出行带来订单激增,叠加人力、采购等运营成本上涨,价格比平日有所上浮,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以各种理由单方面取消订单后再上调房价的“违约涨价”行为,并非合理的价格调整,而是部分商家背离了契约精神和市场规则。
住宿业经营者要树立长线思维,以诚信服务赢未来。节假日的客流高峰,是展示品牌的最好时机。酒店利用社交媒体的扩散效应,以优质服务和诚信经营赢得口碑,顾客自会“用脚投票”,给予更丰厚、更持久的市场回馈。
消费者要强化维权意识。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面对“违约涨价”等侵权行为,要保留相关证据,通过调解、仲裁或法律途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主动维权,不仅关乎个人利益,更能形成对商家的倒逼效应,推动整个行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监管部门要以监管促规范。除了加强对消费者的消费提示外,也要有的放矢地采取“硬举措”:线上,对预订平台、旅游APP等价格信息开展重点监控;线下,通过实地抽查等方式督促实体商家规范定价和服务行为,加大对违规商家的惩处力度。同时,要畅通维权渠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划定市场“红线”。
节假日是旅游业释放活力的“黄金时段”,更是检验市场秩序与服务水平的关键节点。唯有守住诚信、坚守契约,把短期的“人潮”转化为长久的“人心”,才能让节假日带来的短期流量转化为推动旅游业长期发展的持久动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