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中,双方都曾出现过“叛徒”,这些人向敌方提供机密情报,不仅给所在部队带来沉重打击,还严重影响战局的推进。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军第36摩步旅第2营的一名中尉——列夫·斯图普尼科夫。他原籍哈萨克斯坦,后来随家人搬到俄罗斯鄂木斯克。根据前妻的说法,这个人在参军前就持有强烈的反俄立场,只是因为同学都报考军校,他才跟着报考。但即使在军校和进入部队后,他的反俄思想依旧根深蒂固。
2023年11月,他抵达弗勒达战区后,很快与乌军的策反人员建立了联系。由于他毕业于布琼尼军事通信学院,大概率被分配到通信岗位,这使他能够接触到大量重要情报,包括本部和战区内其他部队的信息。
众所周知,俄军在弗勒达的战斗一直打得艰难,长期未见成效,而斯图普尼科夫的泄密正是其中关键原因之一。最严重的一次,他直接向乌军泄露了俄军的集结时间和地点,导致乌军用海马斯精准打击,炸死了第36摩步旅的旅长和第155摩步旅的副旅长。那次打击造成67名士兵死亡,约150人受伤。俄军估计,仅因他的泄密造成的阵亡人数就超过200人。
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不断传递情报,最终选择直接投奔乌军。起初俄军还以为他失踪,直到他出现在媒体上高调亮相,甚至公开宣布加入反俄武装,才彻底确认其叛逃身份。
在他叛逃期间,第36摩步旅接连遭受挫折,战斗力受到重创。但随着“内奸”消失,战局出现了转折。由于乌军失去了俄军内部情报支撑,加之自身援助不足,弗勒达在2024年夏天最终失守,而第36摩步旅正是参与进攻的主力之一。
尽管因为参战部队众多,第36摩步旅的战绩未显得特别突出,但对第29集团军来说却意义重大。原因在于,这个集团军的编制非常特殊,战斗部队几乎只有第36摩步旅这一支,因此旅的表现几乎等同于整个集团军的表现。
在没有叛徒干扰后,第36摩步旅的实力得到完全释放。2024年10月,他们从弗勒达一路推进到60公里外的别列佐夫,若按进攻路线计算,推进距离接近100公里。乌军在沿途村镇布防,每个村子都有兵力驻守,但第36摩步旅一路强攻,一个连、一个营地逐步击溃,连续夺取了十多个定居点,歼敌数量甚至超过旅本身的编制。
从全军范围来看,该旅的战果在同时期的旅级部队中名列前茅,甚至拉动整个第29集团军跻身前列。可以说,没有叛徒的干扰,第36摩步旅如同“开挂”,俨然成为俄军中的“旋风部队”。
讽刺的是,斯图普尼科夫叛逃后并未保持低调,反而高调露面,甚至声称加入反俄武装,几乎是在公开挑衅俄罗斯。至于他还能“蹦跶”多久,就要看俄军及情报部门的手段了。
对比之下,内奸在时部队屡遭重创,主官身亡;而内奸走后,同一支部队却打出了王牌战绩。这种强烈反差,不仅凸显了叛徒带来的破坏力,也让人更加明白,战争中内部背叛的危害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