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打了一场战争,两国互有损失,但被大家记住的却是发生在5月7日凌晨的印巴空战,因为有多架印度战斗机被巴基斯坦空军击落,我国的歼10战斗机和霹雳15导弹也就此扬名世界,中式武器在巴铁手中打出了威风和霸气。
那么印巴两国还会再次发生战争吗?综合两国间的领土矛盾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来看,这种可能性是高度存在的,这从印度陆军参谋长10月3日的讲话中便能看出端倪。
据《印度时报》等印媒10月3日报道,印度陆军参谋长乌彭德拉·德维韦迪将军日前在公开讲话称,如果巴基斯坦不能很好的约束在印巴边境地区的恐怖分子行为(将两者强行关联),印度不介意再次发起对巴基斯坦的打击行动,并称这次行动不会像上次冲突那样快速结束,一定会让巴基斯坦空军受到比上次空战更大的打击。还警告称如果巴基斯坦想保住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就必须停止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活动。
印度陆军总参谋长的一系列强硬表态,将两国军事对抗的风险推向新高度——他公开警告,如果情况持续下去印度将发起远超以往的打击行动,且明确宣称“要让巴基斯坦空军遭受比上次空战更大的损失”,这番言论不仅打破了此前“朱砂行动”中的战略克制,更让地区安全局势陷入不确定性漩涡。
从冲突导火索来看,印方此次强硬立场的直接诱因,仍是持续发酵的克什米尔恐袭争议。回溯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地区发生严重恐怖袭击,造成25名印度公民与1名尼泊尔公民遇难,当地激进组织“抵抗阵线”(TRF)最初宣称负责,后又以“网络入侵”为由否认。
印度坚持将该组织与巴基斯坦境内“虔诚军”关联,认定巴方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即便这一指控未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仍成为其备战的核心借口。
但事实上,自2019年印度废除印控克什米尔特殊地位、推动人口结构改变后,TRF等本土组织的活动便日益频繁,而印巴在这一争议地区的主权博弈,早已让边境成为“火药桶”,此次恐袭不过是印度释放军事威慑的“催化剂”。
从印度的军事准备与底气来看,德维迪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一方面,印度从5月开始已经在边境部署了先进导弹系统与装甲部队,还在加速推进“阿卡什之盾”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陆军与空军防空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实现战术与战略防空的协同——陆军主导战术层面防空指挥,空军负责战略力量部署,通过联合雷达布防打通信息壁垒,试图构建更严密的对空防御网络。
另一方面,印度凭借综合国力优势持续扩充军备,2024年其军费高达84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现役兵力145万人、主战坦克超4000辆、战机1400架,无论规模还是资源投入,都对巴基斯坦形成碾压性数量优势。
德维迪在拉贾斯坦邦对士兵讲话时强调“印度已做好充分准备”,甚至放出“让巴基斯坦思考是否还想留在世界地图上”的狠话,既是向巴方施压,也是在向国内传递“必胜”信号,试图借助民族主义情绪转移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压力增大的国内矛盾。
然而,印度发出“战争恫吓”的背后,也暗藏着难以忽视的军事短板,这成为巴铁网友质疑的核心焦点。德维迪口中“要重创巴空军”的计划,首先面临装备现实的制约——印度空军虽规模庞大,但老旧机型占比高、妥善率低,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先进战机数量有限。在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斗机面前胜算不大。
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法国“阵风”战斗机,因维护成本高、后续采购延迟,目前可用于拦截任务的仅剩30架,且该机型设计初衷并非针对超远程导弹防御。
而巴基斯坦空军虽然战斗机数量较少,却以中国枭龙Block3战机为核心主力,从我国购买的歼10CE战斗机也正陆续装备,这两款战斗机都可以搭载霹雳-15E导弹,其射程超150公里,远超“阵风”配套的“流星”导弹,且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与目标锁定精度。
因此,巴铁网友直言“30架阵风不够拦截霹雳-15E”,并非单纯的情绪宣泄:在2019年印巴空战中,巴空军就曾凭借飞行员的高素养击落印军战机,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又击落了印度装备的阵风、苏30MKI和米格29战斗机等,如今装备代差进一步缩小,印度想实现“重创巴空军”的目标,恐怕要面临“有心无力”的困境。
从巴基斯坦的应对与双方实力平衡来看,巴方虽在综合国力上处于劣势(2024年人均GDP仅1600美元,军费123亿美元),但已构建起针对性的防御体系。
陆军方面,巴铁拥有的500辆中国VT-4主战坦克性能优于印军多数装备,SH-15车载加榴炮射程达53公里,在克什米尔山区可实现精准打击。
海军方面,巴铁海军虽无航母,却拥有多艘购买自我国和法国的潜艇,拥有我国鹰击系列多款对舰导弹,能对印度航母战斗群进行有效打击,足以形成威慑。
核力量层面,巴方核弹头数量略多于印度,且“纳斯尔”战术弹道导弹虽射程仅60公里,却可携带核弹头针对印度“冷启动”战略,形成“非对称威慑”。而各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其实是很难发生全面战争的,因为谁也承受不了对方核武器的全面攻击。
有消息称面对印度的挑衅,巴方已迅速加强边境巡逻与兵力部署,关闭领空、暂停与印度贸易,并将印度驻巴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人物”,一系列反制措施既展现了强硬态度,也为谈判保留了空间。
实际上,两国经济当前也难以支撑长期战争,各自大额的军费的背后是财政负担加重与民生资源挤占,一旦冲突陷入持久战,国内矛盾可能全面爆发,这也是各自的“不能承受之重”。
综合来看,印巴冲突本质上是地区霸权诉求与生存安全保障的碰撞。印度试图通过军事威慑巩固南亚主导地位,却忽视了自身装备短板与国际社会的和平期待;巴基斯坦虽处于弱势,却凭借非对称优势与坚定态度守住底线。若印度执意突破“克制”底线,最终可能陷入“既重创不了巴空军,又拖垮自身经济”的双重困境,这不符合两国利益。
所以,实际上两国都不想再次发生战争,要不然发生在今年5月份的印巴冲突,也不会那么快就结束了。
一架歼-16“戏耍”两架外国隐形战机,贴背飞行后对方紧急逃离!F-22还是F-35?
印度空军开启爆兵模式,欲购114架阵风、140架苏57和97架光辉战斗机!巴铁:有歼35就够了
沙特国庆展出带沙特国旗的歼20模型,沙特三军将领集体来访!来“进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