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发起关税战的特朗普为何会主动让步?美国媒体揭开特朗普的遮羞布,直言被中方打到“七寸”。
近日,中美经贸会议日内瓦会议结束后,中美发布联合声明,特朗普取消了多项对华征收额外关税的行政令,中美关税战也随之按下了暂停键。
对此,很多人疑问,原本态度强硬的特朗普为何突然服软?此时美国媒体撕开了特朗普最后的遮羞布。
多家国外媒体揭露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战中"被迫认输"的幕后逻辑,直言特朗普是“对中国毫无保留地认输”,但可笑的是特朗普政府还在试图渲染“谈判胜利”,把自己政策的失败包装成有益于美国发展的阶段性胜利,实属可悲。
然而,国外媒体却丝毫没有顾及特朗普政府的颜面,直言特朗普之所以会做出让步,就是因为被中方打到了“七寸”。起初,特朗普是想通过制造"保护美国产业"的政策表象,来巩固核心选民群体的支持,所以才会在一时间发布密度如此之高的关税政策。
然而,关税政策的实际运行很快偏离政治设计轨道,特朗普团队低估了现代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不仅导致美国进口商成本激增,更引发连锁反应,不仅导致美国多工种收入下降,还增加了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而这些经济代价最终转化为民众的不满情绪。
面对美方的关税施压,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展现出高超的战略定力与精准度。首轮反制便锁定粮食、能源、棉花等关键领域,直击特朗普核心票仓。这种"精准打击"背后,是对美国政治生态的深刻洞察,深红州作为共和党传统势力范围是特朗普的“票仓州”,里面多数都是农业从业者,当中国暂停进口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时,当地农民收入锐减,直接威胁到共和党在当地的支持率。
在打击经济利益的同时,中国反制还触及到美国政治体系的深层结构。大型企业CEO通过游说团体向白宫施压,金融资本因市场波动发出警告,甚至连特朗普的政治盟友都开始与其保持距离。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反制始终保持在国际法框架内。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国既表明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又避免陷入“贸易战全面升级”的陷阱。这种“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不仅赢得国际社会广泛理解,更让美方在舆论场上陷入被动。当美国媒体开始质疑“关税战究竟谁在买单”时,特朗普政府的战略合法性已被动摇。
最后不得不说,特朗普虽然已经取消了多项对华关税政策,但中美经贸博弈并没有因此终结,而是进入了新的阶段。可见在相互关联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共同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