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wise欧洲区研究主管André Dragosch在最新报告中抛出关键结论,比特币正从早期散户手中大规模流向机构、企业甚至政府实体。

这场转移不仅让BTC成为“宏观资产”,更可能彻底改写它的牛熊周期规律。
目前仍有66%的比特币掌握在非机构投资者手中,看似散户仍占主导。但对比传统资产就会发现“质变信号”。

美国13F文件显示,传统资产机构持仓占比普遍偏高,比如20年期国债ETF(TLT)达79%,标普500 ETF(SPY)58%,就连黄金ETF(GLD)也有36%。而加密资产在全球基金经理的配置中仅0.4%,比特币ETF(IBIT)的机构持仓也才26%。

这恰恰说明,机构采纳虽处萌芽期,但增长空间巨大。
机构(含ETP与上市公司)已掌控约12.5%的比特币供应量,且仍在快速攀升。
比特币的普及路径本就与众不同,它从密码朋克等散户起步,如今才迎来家族办公室、基金、ETF等机构的“首波布局”。
“散户先入场、机构后跟进”的模式,在传统资产中极为罕见。

大部分比特币处于“非流动状态”,仅14.5%存放在Coinbase、币安等交易所可交易。早期散户的持币逻辑很明确,设定远超当前价格的目标价(如100万美元/BTC)或经济目标(购房、养老)才会抛售。
当前约11.5万美元的价格,根本不足以驱动这些“沉睡筹码”进入市场。
只有BTC价格大幅上涨,才能激励更多散户抛售,完成向机构的财富转移。

过去所有人都默认“四年减半”是牛熊核心驱动力,每21万个区块产出减半,供需失衡推高价格。
如今减半的影响力正在递减。2025年数据显示,机构需求规模已达减半所致供应缺口的7倍!
过去6个月,比特币价格波动的80%以上由全球增长预期、货币政策等宏观因素驱动,代币自身因素影响不足5%。这标志着比特币已从“小众投机品”彻底变身“宏观资产”,未来牛熊将与宏观经济周期同步,而非依赖减半事件。
以前看减半倒计时炒币,未来可能要先分析美联储加息、全球经济增速数据,炒币逻辑彻底变了!

最明显的是“流动性结构”变化,ETF以信托形式为百万级个人投资者持币,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其被数十万投资者持有,这些都让比特币的持有结构更分散、更稳定。
对比早年“鲸鱼控盘”的局面,机构主导的市场虽仍有波动,但非理性暴涨暴跌的概率会降低,因为机构更看重宏观基本面而非短期情绪。

当前机构配置比例仍极低,要达到传统资产的机构持有水平,还需要数年时间。
早期散户的“高目标价”意味着,只有BTC价格远超当前水平,才能完成彻底的财富转移。
这也给投资者提了醒,短期看,宏观因素(如美联储政策、经济数据)是核心风向标;长期看,机构持续入场的趋势不变,而价格大幅上涨是完成转移的前提。

这场财富大转移,不仅是持币主体的变化,更是资产属性、周期逻辑的全面升级。未来,再用老眼光看比特币的牛熊,可能真的会out了。
#比特币机构化 #BTC牛熊逻辑 #Bitwise报告解读 #加密货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