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南沐,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负责人

吉尔吉斯斯坦,一个人口约700万的中亚内陆国家,长久以来在国际金融体系中鲜被提及。
然而,这个多山小国却在近日做出了一项引起全球数字货币领域高度关注的决策——
于10月25日正式推出国家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
并与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合作,共同推进该计划。
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确认,
吉尔吉斯斯坦官方稳定币已在币安智能链上线,
同时以本国货币索姆计价的央行数字货币也已投入政府支付体系使用。
与以往科技企业发行稳定币不同,这是一次主权国家在数字货币领域的正式入场,
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区块链金融的深度拥抱。

传统上,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高度依赖海外劳工汇款,尤其是在俄罗斯务工的公民所汇回的外汇。
然而近年来,该国政府正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力图将自身打造为中亚地区的数字金融与加密科技枢纽。
自2020年萨迪尔·贾帕洛夫总统执政以来,
该国在加强政治管控的同时,也加速了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吉尔吉斯斯坦与加密货币的渊源并非偶然。
据2025年上半年统计,
该国处理的加密货币交易量已高达8600亿索姆(约合100亿美元),较2024年全年激增47%。
对于一个年均人均GDP尚不足1300美元的国家而言,这一交易规模令人瞩目。
这也为政府推出官方数字货币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与现实需求。

币安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合作并非临时起意。
今年5月,赵长鹏已受聘担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数字化资产顾问,为双方后续深入合作埋下伏笔。
10月25日的公告则标志着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赵长鹏在X平台上详细列举了双方合作成果:
国家稳定币在BNB链上线;
CBDC准备投入应用;
国家加密货币储备将纳入BNB;
开展执法培训;
币安学院与当地10所顶尖高校展开合作;
币安全系产品已完成吉尔吉斯语本地化。
由此可见,币安不仅提供技术支持,
更在人才教育、产品本地化、法规建设等多个层面参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数字金融体系建设。

吉尔吉斯斯坦选择的是“稳定币+CBDC”双轨并行的数字货币战略。
一方面,推出与索姆1:1挂钩的国家稳定币KGST,并在币安智能链上发行;
另一方面,开发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数字索姆”,二者在定位与应用场景上有所区分。
根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披露,数字索姆的试点将分三个阶段推进:
首先实现央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转账;
随后接入财政部系统,支持社会与政府支付;
最后测试离线及弱联网环境下的支付功能。
国家虚拟资产及区块链技术发展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法尔哈特·伊米诺夫指出,
KGST稳定币将主要用于国际结算,避免双重汇兑损失,
未来将与数字索姆系统整合,提升其在跨境场景中的使用效率。

更具开创性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宣布计划建立国家加密货币储备,并将币安平台币BNB纳入其中。
赵长鹏已在社交媒体确认该计划,尽管具体实施方案尚待进一步明确。
总统已责成相关委员会在两个月内提交国家加密货币储备的具体提案。
若该计划最终落地,
吉尔吉斯斯坦将成为全球首个将私人发行的加密资产纳入国家储备的主权国家,开创国际金融新先例。

作为一个侨汇依赖型经济体,吉尔吉斯斯坦长期面临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的困境。
国家稳定币与CBDC的结合,有望显著降低跨境汇款成本,提升金融体系效率与包容性。
值得一提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并非首次涉足稳定币领域。
此前该国曾推出以俄罗斯卢布为支撑的稳定币A5A7,但因涉及规避西方对俄制裁而受阻。
这段经历也为该国积累了相关技术与管理经验。
与萨尔瓦多直接将比特币设为法币的激进策略不同,吉尔吉斯斯坦并未试图以加密货币取代本国货币,
而是借助区块链技术优化现有金融基础设施,显示出更为稳健的推进思路。
此外,政府还计划建立“国家挖矿”机制,
力图在数字货币产业链上游进行布局,构建从发行、流通到储备的完整生态体系。

吉尔吉斯斯坦的实践可能为那些面临货币不稳定、依赖跨境汇款的国家,提供一种可参照的数字金融转型模板。
目前全球有137个国家正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
而吉尔吉斯斯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稳定币+CBDC+加密储备”三位一体的系统架构。
这种多轨并进的策略,
既兼顾国内支付体系的现代化,又着眼于提升跨境结算效率与国际金融话语权。
这一合作也反映出币安作为私营加密企业的战略升级:
从交易平台向数字金融基建提供者转型。
通过与主权国家合作,
币安进一步模糊了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边界,也拓展了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对于像吉尔吉斯斯坦这样在传统金融秩序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国家而言,
数字资产与区块链技术或许正是一次“换道超车”的机遇——
在尚未定型的全球数字金融新格局中,抢先卡位,重新定义自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