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有着一项十分优秀的习惯和理念,那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确实,唯有在和平时期以未雨绸缪的方式做足了各项准备、尤其是努力提升官兵训练素养,才能在血与火的实战考验中,发挥出人员和装备的全部战斗力,进而夺取战斗的胜利。而今,巴基斯坦方面的一则说法,或就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军队这项理念的正确性。
巴空军前参谋长的发言
据参考消息报道,巴基斯坦空军前参谋长在近日参加的一场活动中,说出了一番颇具“凡尔赛色彩”的话。他表示:我们的飞行员唯一抱怨的就是,演习训练比和印军实战难得多,这就是训练的好处。好吧,估计印度人听完这番话后,心理的滋味绝不会好受。但没办法,巴基斯坦空军在“5·7空战”中打出的6:0战绩,就是“打脸印度”的最有力手段,印度不服也没用。
中巴两军飞行员在演训期间充分交流
而既然巴基斯坦空军前参谋长说起日常演习和训练的难度均更高,那就不得不谈及极其贴近实战、对抗色彩极强且科目设置十分丰富的中巴“雄鹰”系列空军联合演训了。从2011年的首次“雄鹰”空军联合演训,到如今已持续十几年且联合演训次数达两位数以上,解放军航空兵部队和巴基斯坦空军可谓是皆收获不少。
中巴开展“雄鹰”系列空军联合演训
我们知道,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初期,解放军航空兵部队中的主力战斗机还是以早期型的苏-27、国产歼-11A,乃至是更老一些的歼-8为主。于2006年开始服役的歼-10A战斗机和于2007年服役的歼-11B战斗机,当时的装备量还并不很多。正因如此,在前几届的“雄鹰”空军联合演训中,中方战机基本没有什么质量优势,再加上巴基斯坦空军全套运用北约体系战术战法,在那一时期确实比战术战法尚不够先进的解放军强一些,故解放军在那几年基本处于“虚心向巴基斯坦空军取经”的地位和状态,学到了不少很有价值的东西。
国产中型四代半战斗机歼-10C
而随着人民空军在持续深化的军改过程中逐步发展,我们在主战装备先进程度、新型战术战法开发、日常训练复杂性和人员训练素养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提升。中巴“雄鹰”系列空军联合演训,就渐渐向着“巴基斯坦空军开始能获得更多宝贵知识和经验”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从近年来的几次“雄鹰”联合演训来看,解放军航空兵部队毫不吝啬地动用了国产重型四代半战斗机歼-16和中型四代半战斗机歼-10C参演,这两款战机可谓是对巴空军极具价值。
国产重型四代半战斗机歼-16
作为巴基斯坦空军最主要的假想敌,印度空军的两大主力型号战斗机,就是进口自俄罗斯的双发重型战斗机苏-30MKI和进口自法国的中型四代半战斗机“阵风”。从中我们便不难明白,歼-16和歼-10C参加“雄鹰”联合演训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即二者很可能对苏-30MKI和“阵风”进行了模拟和扮演,进而与参演的巴空军战斗机部队展开对抗演练,帮助后者探索和学习相关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说,解放军航空兵部队可谓是扮演起了“巴基斯坦空军的磨刀石”这一重要的角色。
中巴两军战斗机同框
而从印巴“5·7空战”完全“一边倒”的结果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巴基斯坦空军确实在持续十多年的“雄鹰”空军联合演训中获益匪浅。毕竟,唯有体验并对抗过综合战力在印度空军之上的对手,才能凭借自身学习和掌握到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对印度空军的“降维式打击”。解放军航空兵部队于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忽视的。经此一役,印度人或许也该想明白一些了,连体量比自己小得多的巴基斯坦都能把自家空军杀得大败,那中国的航空战力究竟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呢?想必清醒之人的心中都有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