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华盛顿高调宣布美越贸易协议达成,其中关于“转口贸易”的条款如利剑悬于产业链头顶。几乎同时,越南领导人苏林部署着代号“熔炉”的反腐行动档案整理。没人想到,十七天后,19日,这次行动会在河内引爆政治地震:越共以雷霆之势,宣布解除前总理阮春福、前国家主席武文赏、前国会主席王庭惠及前书记处书记黎明慨四人的一切党内职务。
特朗普单方面宣布的美越贸易协议中,“转口”条款犹如精密设计的关税陷阱。该条款将直接导致三重冲击:中国出口企业转口贸易受阻、中间品出口锐减、在越南中资企业成本激增。耐人寻味的是,越南官方对此保持沉默——既未承认也未否认协议存在,河内的街道上甚至看不到一张相关公告。压力不只来自外部。2024年越南GDP增速放缓至4.1%,创下十年新低。而此刻的越南高层,正深陷反腐风暴的漩涡。前总理阮春福因两名副总理卷入核酸试剂腐败案引咎辞职;继任者武文赏仅任职一年,就因福山集团7.74亿人民币贿赂案黯然离去。
王庭惠的国会主席生涯则终结于顺安集团腐败丑闻。当美国要求越南切割“中国制造”时,越南的执政团队自身已岌岌可危。新领导人苏林上任后,彻底颠覆了越南政坛的潜规则。2024年8月他执掌大权,短短一年内推行两项革命性制度:新修订的《检查监督条例》赋予中央监委直接调查高级官员的权力;确立“辞职不等于免责”原则,彻底终结高官“体面退休”传统。此次被免职的四名前高层,实际早在2023至2024年间已陆续辞职,但苏林坚持追责到底。
制度变革带来连锁反应。胡志明市试点“财产阳光系统”,强制官员申报直系亲属海外资产;最高法院剥离地方党委干预权,建立法官终身追责制。更具震撼力的是6月份的行政大手术:将63个省级行政单位砍去近半,精简至34个;政府机构从22个压缩至17个,连国资委也被裁撤。这场改革让数万公务员失去“铁饭碗”,却获得民众压倒性支持。当国际媒体预言外资将撤离越南时,数据却显示反转: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逆势增长12%,2025年二季度制造业占比飙升至63%。
三星在太原省的芯片封装基地、英特尔在西贡科技园区的30亿美元扩建计划,都印证着跨国资本的选择。这些企业看中的不仅是廉价劳动力,更是越南制度改革的决心。苏林的战略布局在2024年8月就已显露。刚上任不到三周,他选择北京作为首次出访目的地。中越国旗飘扬在河内街头,两国在电力合作领域达成关键共识——越南正面临能源瓶颈,而中国在碳中和技术的优势成为破局关键。
更深远的是产业链融合:中国提出的“丝路制造”商业生态,正在取代“越南中转”的旧模式,让越南从简单代工转向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清除锈蚀的齿轮,机器才能高速运转。”此刻的越南,如同在关税战火中淬炼的合金——美国贸易协议带来的短期阵痛尚未消散,但河内已用一场自我革命证明:真正的战略自主,始于刀刃向内的勇气。
当这个国家将四位前领袖的政治遗产装进档案柜时,它真正锁进的,是一个依赖人情与庇护的旧时代。当年阮春福亲手签署RCEP协议,武文赏推动《反腐败法》修订,王庭惠精简省级行政架构的提案还躺在档案室——如今这些未竟事业,正由将他们拉下马的人加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