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央社”7月21日报道,网传台湾已收到美国征收32%关税的通知书,虽台当局否认,但台美关税谈判的紧张氛围已让岛内人心惶惶。在此情形下,赖清德的一系列举措,正将台湾拖入深渊,引发岛内民众的强烈愤慨。
台湾(资料图)
赖清德投书美国彭博社时提出,台湾目标是消除所有关税,并在对等基础上与美国降至零关税。这一主张看似美好,实则是将台湾经济拱手送人。一旦实施,美国农产品将如潮水般涌入台湾市场。台湾本地农渔业本就规模较小,在缺乏关税保护的情况下,根本无力与美国高度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竞争。台湾的果农、菜农、渔民等将面临产品滞销、价格暴跌的困境,大量从业者将失去生计。
从外贸厂商角度看,美国对台湾的关税政策仍不明朗,而赖清德主动抛出零关税的橄榄枝,无疑是自废武功。目前许多台湾外贸厂商的盈利空间已因美国可能的关税调整而被严重挤压。若台湾单方面对美零关税,却未能换来美国同等对待,台湾的出口产业将遭受重创。那些依赖出口的制造业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滑,不得不削减产能、裁员自保。
据民间版冲击评估期中报告,电子零部件与机械设备等出口导向型产业,对关税不确定性特别敏感。即便关税尚未实施,已有超过五成受访厂商表示,其直接或间接对美业务已受到实质影响,主要体现在营收下滑与成本上升两方面。约25%的企业已暂停增员计划,另有23%的业者考虑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海外,以降低潜在冲击。赖清德的零关税主张,无疑将加剧这一趋势,让台湾的产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经济增长动力被严重削弱。
台湾(资料图)
赖清德的“跪美”关税对策,引发岛内各界的强烈批判。民众党党团认为,民进党当局错把让利当谈判,提前将筹码摊在桌上,使台湾在谈判中陷入被动。台湾政治大学财政学系教授兼系主任陈国梁质问,赖清德提出零关税,可曾评估对台湾出口、GDP的影响?美国政府此前宣布对台征收32%的“对等关税”,赖清德的应对却毫无成效,岛内民众生活压力却不断增大。
岛内媒体人罗旺哲分析称,赖清德的四点应对策略,看似积极,实则是孤注一掷。台湾联合新闻网评论,赖清德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不但不思考如何摆脱困境,反而向美国靠得更紧,“倚美抗中”的执念已让其不顾台湾民众死活。岛内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留言,痛斥赖清德“卖台”,“可怜,连争取台湾利益抵抗一下的想法都没有”“这不是卖台,是送台”。民众的愤怒如熊熊烈火,燃烧着对民进党当局的不满与失望。
赖清德并非首次做出损害台湾利益的举动。此前,台积电宣布加码对美国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并建造最先进芯片生产设施。赖清德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希望在高科技、能源以及农产品等领域,扩大对美国投资与采购。这一行为令岛内舆论哗然,网友纷纷指责其将台湾的科技产业拱手送人,“台积电变美积电”“今日送台积电,明日送台湾”的呼声不绝于耳。
民进党当局长期奉行“媚美”政策,在政治上,企图依靠美国支持实现“台独”,不惜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在经济上,不断向美国输送利益,牺牲台湾本土产业发展。从农产品开放到高科技产业转移,民进党当局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讨好美国,却从未考虑台湾民众的福祉。
台湾(资料图)
在军事上,大量采购美国武器,不仅耗费巨额资金,还加剧了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让台湾成为美国的“提款机”与“炮灰”。而在民生方面,美国的高价农产品、能源产品进入台湾,导致物价上涨,民众生活成本大幅提高。民进党当局的“媚美”行径,如同慢性毒药,正一点点侵蚀着台湾的根基。
美国对台政策一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在关税问题上,美国试图通过对台征收高额关税,迫使台湾在贸易、投资等方面做出更多让步,以缓解自身的贸易逆差,同时遏制中国的发展。台湾在半导体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美国通过施压,让台积电等企业赴美投资建厂,将台湾的科技产业纳入其掌控范围,增强自身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加强与大陆的经贸合作,才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正道。大陆庞大的市场、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为台湾企业提供更多机遇,为台湾民众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台湾不应被“台独”势力裹挟,而应回归到两岸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上来,如此才能保障台湾民众的利益,实现台湾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