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山东港口烟台港码头上,一辆辆汽车从“安吉德信”轮跳板开进船舱,指挥员、司机轮班作业……经过9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装船,LNG双燃料远洋汽车运输船“安吉德信”轮顺利启航,搭载1760台新能源商品车驶向欧洲。
这样的繁忙场景,是烟台港汽车码头的常态。“‘安吉德信’轮在上海制造,是今年在烟台港首航投运的第五艘滚装新船。”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码头分公司营销商务中心主任王云汉介绍。
“安吉德信”轮在山东港口烟台港投入首航运营
滚装新船频繁“带货交付”的新气象,离不开烟台港的“主动出击”。近年来,随着商品车海运需求快速上扬,烟台港敏锐把握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将高端海工制造优势与滚装航线集聚优势“强强组合”,实现船舶首航与汽车出口“双向奔赴”。另外,烟台港铁路直通堆场,依靠便捷的海铁联运条件,吸引了郑州、浙江、四川等地的企业客户汇聚于此,为我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期美国关税政策的波动,“说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王云汉坦言,“但是我们早有预判,通过自身优势,寻求破局之道。”
自去年底,业内预测国际局势的变化可能将影响外贸,烟台港与主机厂、船公司强化沟通协作,今年新开通北非、波斯湾等方向航线,并联手重汽、上汽等企业开辟出口新通道,以弥补美国对中国车企加征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打造中国北方二手车出口集散基地也是烟台港正在发力的方向。
“在关税危机下,新航线正在发挥出比较优势,波斯湾航线从最初的每月一班,已经提高到两个月三班。”王云汉介绍。
从商品车走下生产线,到交付给客户,中途的运输时间是控制成本的关键变量。“一批商品车,一天的船租金就可能高达几万美元,因此我们尽最大努力为主机厂压缩运输时间。”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码头分公司生产调度中心副主任谷峰说,“我们的信念就是5分钟也要为客户抢出来。”
3月,全球最大环保型短途运输滚装船“那不勒斯港”轮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首航发运
中国重汽重卡产品出口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设立80个海外代表处和办事机构,港口是重要的出海口。“2024年通过山东港口出口2.8万辆,发运占比36%。”重汽国际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港口在车辆集港、装船发运等方面的优质服务为出口提供了很大助力,“烟台港为我们提供宽敞的存车场地,可以早点把车都送过去等着装船,装船作业效率高,船舶靠港装船的流程很顺利。”
装船效率高、质量好,背后是烟台港“靠前一步”的服务理念。“我们与边检、海事等单位部门密切协作,优化船舶、货物相关手续流程,同时与办理手续的代理人员加强沟通对接,缩短非生产性在泊时间。”说到效率,谷峰很有底气,“下一步我们将力争实现手续办理时间缩短 20% 的目标。”
站在烟台港汽车码头远眺,65万平方米专业化堆场上,集结在这里等待出海的商品车整齐排列,一直延伸到码头前沿。按照调度人员远程下发的指令,15台AGV机器人搬运着商品车在滚装船前与立体车库之间穿梭,协助商品车装船。
穿梭在烟台港堆场上的AGV
“这些AGV小车采用激光雷达、北斗导航等融合定位技术,能适应滚装码头复杂的地形,在无人驾驶状态下精准完成商品车搬运。”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码头分公司技术信息中心主任王一介绍,智慧系统赋能下,商品车运输加速“出海”有了高效、快捷的保障。
今年,为进一步提升AGV识别效率,研发团队又在AGV前后两端各加上了两个多线程雷达,让AGV能够360度全场景感知,取车效率进一步提升。“多线程雷达配合我们构建的车型数据库,每辆商品车的平均取车效率提升了5秒。”王一说,而这5秒,相当于每天多释放近2小时作业窗口。
作为山东港口商品车物流基地港和中国北方商品车物流枢纽港,山东港口烟台港打出“市场多元+通关提速+智慧物流”组合拳,助力国内外贸企业破浪出海,闯出新商路。目前,烟台港开通16条商品车内外贸航线,服务汽车品牌拓展至50余家,连接非洲、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球主要商品车码头全联通,月均外贸航班达21艘次。
(大众新闻记者 范薇 万兵兵 王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