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余纪昕
近日,有市场传言声称“中小机构不允许开通对话报价,已开通的也会被取消”,一度引发对债券交易方式受限的关注。
关于“对话报价”,据了解,银行间债券市场常用的方式包括“对话报价”和“请求报价”两种。其在流程机制上有明显区别:请求报价是指发起方向多家潜在交易对手发送不含价格的交易请求,做市商回复带价格的报价后,发起方选择最优报价成交;而对话报价则是直接向特定交易对手发送包含全部交易要素和价格的报价。
有观点认为,一对一的询价交易,因其相对非公开的特性,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可能潜藏助长做空行为的风险。“若禁止对话报价,中小机构之间将难以直接交易,只能通过做市商进行”,该则传言指出。
针对该传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多家中小债券投资机构的业内人士求证,其中包括某城商行旗下基金公司债券交易员、长三角地区某券商资管交易员、券商自营业务销交人士及东南沿海某农商行债券投资人员,对方均表示“近期暂未收到新通知”。
上述农商行债券投资人士向记者指出,首先,“小作文”里并未明确所谓的“中小机构”所指具体债券业务体量范围;并且,“此前一部分较小农商行确实只能发起请求报价,但这些天并没听说有新的要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