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礁的潟湖内,中方海警快艇已装上大口径机枪,无人机和直-8直升机在天空盘旋,一场围绕那艘破烂登陆舰的博弈已逼近临界点。
菲律宾坐滩军舰
凌晨,菲律宾非法“坐滩”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悄然释放两艘小艇,借着夜色掩护向中国海警舰尾靠近,双方距离一度缩短至不足10米。剑拔弩张的气氛在南海弥漫。
中国海警通过广播警告、机动规避和依法管制,成功将菲方小艇驱离。但这已是菲律宾近期一系列挑衅行动的缩影。自5月20日以来,这艘破旧军舰上的菲方人员已经三个多月没有获得补给了,正面临断粮危机。
01 菲律宾的“红线”威胁
非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
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发出近乎“最后通牒”的警告,声称若菲律宾士兵在“马德雷山号”上遭遇伤亡,哪怕只有一人阵亡,都将触发菲律宾设定的“红线”。
布劳纳强硬表示,如果中方人员敢登上“坐滩”军舰,就等于“进入菲律宾领土”,菲方将根据情况使用武力。这种言论是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释放的最强硬信号。
目前,菲“坐滩”军舰官兵要么等着饿死,要么释放小艇冲击我“铜墙铁壁”寻找运补。
不排除菲律宾以“士兵伤亡”为借口,营造道义上的筹码,为可能的外部干预制造借口。
仁爱礁风云密布,箭在弦上。
02 中方的强势部署
中方海警维权
面对菲方的挑衅,中方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应对措施。近期在仁爱礁周边部署了多艘海警船和解放军舰艇。
菲律宾方面观测到5艘中国海警船、11艘快艇、1架海军舰载直升机以及1架无人机。中方快艇配备了重机枪和高射机枪,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力。
中国海警还在仁爱礁东南潟湖入口处布设渔网,进一步强化了对该海域的实际控制。这些部署展示了中方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能力。
03 补给中断的背后
菲律宾非法“坐滩”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自1999年就搁浅在此。中方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以往允许菲方向船上人员运送食品和淡水,但明确禁止携带建筑材料。
然而自今年5月20日后,菲律宾再也没有成功执行过“运补任务”。断粮危机可能是中方对菲方挑衅的反制。
类似情况去年曾在仙宾礁发生过一次,当时中方封锁了潟湖,阻截菲律宾所有补给尝试,最终迫使菲海警舰艇因脱水和饥饿被迫撤离。
04 美菲关系的复杂性
菲律宾总统访问白宫
菲律宾不断在南海挑衅的背后,有着对美国支持的期待。菲律宾是美国的条约盟友,两国签署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但特朗普总统的实际态度令菲方失望。7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告诉小马科斯:“我不介意你与中国打交道。做你该做的。你和中国打交道丝毫不会让我感到困扰。”
与此同时,美菲刚敲定2026年开展500多项联合军事活动的协议。虽然看似阵仗很大,但专家认为美国实际军事介入的可能性有限。
因为在中国周边打仗,中国海空和导弹力量具有绝对优势。美国不会为菲律宾作无畏的牺性。
05 战略抉择的时刻
中方在仁爱礁的行动模式已经发生变化。过去是以大局为重,以控局为要。但换来的是菲律宾的得寸进尺,现在要上手段了。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已下令暂停单独巡逻,船只退回港口待命。菲律宾现在不敢单独行动,除非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舰船一起撑场面。
中方面临的战略选择是:继续维持高压管控,还是采取更强力措施一举解决仁爱礁问题?持续的管控虽然有效,但也消耗大量资源;而强力解决虽然一劳永逸,却可能带来地区紧张局势升级。
南海问题不同于俄乌冲突,仁爱礁是我国固有领土。即便发生一场有限规模的局部冲突,也不会造成俄乌冲突那样的国际连锁反应。
中国海警和海军已在仁爱礁海域形成无懈可击的联防体系。那艘名为“马德雷山号”的破旧登陆舰,最终命运会悄无声息地解体于南海的波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