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8日清晨,李弥军长下令引爆松山顶峰的炸药,随即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松山顶的整个山头被炸得天翻地覆。烟尘弥漫,地动山摇,山顶的景象变得面目全非。抗战老兵陈一匡回忆道:“山顶被炸成了两个巨大的漏斗坑,直径大约三十到四十米,深度有十五米。守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四名日本兵侥幸存活,其他的全都死于爆炸。我和我的部队四面包围松山顶峰,最终占领了这里。”他说,这次爆破发生在8月20日上午9点,地点是松山子高地,日军称之为“关山阵地”。
日军松山阵地的一名幸存士兵石田富夫回忆:“关山阵地是由辻义夫大尉带领三十名士兵坚守的。8月20日早上9点,敌人猛烈的炮火集中在我们阵地上,其他阵地并没有遭到攻击。我们听说敌人有挖坑道的动作,但从未料到山顶会被炸成那样。爆炸发生时,只有四五个人受伤。辻义夫大尉带领我们撤离阵地时,遭到了真锅大尉的训斥:‘即便我躺在担架上,我也要指挥你们继续作战。’于是,我们又返回了阵地。”根据后来的战史记载,这次爆炸造成的损失惨重,辻义夫大尉和大部分部队成员在爆炸中死亡或受伤。尽管如此,有传闻称辻义夫大尉在战后悄然回到重庆,还活着。
在松山阵地失守后,许多阵地相继沦陷,生还的士兵纷纷收缩防守。由于战斗愈加激烈,战士们的情绪也逐渐麻木。“战斗已变得机械化,士兵们像是在做梦一样,射击、挥动刺刀,甚至搏斗都成了本能反应,双方不断地咆哮着‘杀、杀’。”陈一匡继续回忆。即使炮弹爆炸的时间短暂,情绪却极为爆发,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只有那股愤怒的力量支撑着他们。
从8月25日到9月3日,第八十二师的二四五、二四六团,第一O三师的三○七、三○八、三○九团,荣一师的荣三团、荣二团等部队加入了战斗,围攻困守的日军。然而,日军顽强抵抗,战斗进入白刃战阶段,尸体遍布战场。“在一个没有遭到破坏的掩体内,我方连长和十二名士兵坚守,发现有二十多具日军尸体。更为惨烈的是,阵地内发现敌我士兵互相抱打而死的尸体,达六十余对,沟内被填得满满的。”陈一匡补充道。
日军士兵早见正则回忆道:“我们能感觉到,拉孟的最后时刻即将到来。阵地上的大部分人都负伤严重,动弹困难。有些人开始放弃抵抗,心里想着,如果敌人占领这个地方,或许能保住一命,回到祖国。”9月7日清晨,中国军队再度向横股阵地发起炮击,这是拉孟守备队的最后一块防线。“我见到了真锅大尉,他在下午两点下达了最后命令:‘身体健康的士兵去追赶本队。’”早见正则回忆道,真锅大尉命令他们解散,归还原建制,开始撤退。
日军士兵森本谢也回忆:“我也听到了命令:‘活着的赶紧去找本队报告情况。’能动的人开始拼命地下山,一部分滚到山谷,一部分则连滚带爬。”在逃亡途中,日军不断遭遇中国军队的机枪扫射,许多伤兵倒下,永远无法再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