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抬头看见中国空军的歼-20划过长空,可能想不到——这支全球第二的空中力量,至今仍保留着近300架歼-7这样的二代机。
别小看这些“老家伙”,它们背后藏着一场持续18年的超级逆袭。2007年,中国空军主力还是700多架歼-6、756架歼-7、245架歼-8和408架强-5,现代化战机不到300架。那时美国F-22已量产,B-2隐身轰炸机在科索沃战场玩起“降维打击”。
差距大到窒息,但中国走了一步狠棋:主动缩减规模,换取技术飞跃。到2025年,战机总数从2700架降至2284架,但二代机几乎退场,换成546架歼-10系列、300架歼-16、230架歼-20和24架苏-35。歼-7只剩约100架,每年退役50架,很快彻底成为历史。
逆袭靠的是恐怖产能
成飞用4条脉动生产线,实现年产100架歼-20的“工业奇迹”,相当于每3天造一架。涡扇-10C发动机实现95%国产化,推力14.5吨的涡扇-15已量产,让歼-20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机动性反超F-22。
对比美国,F-22生产线早于2009年关闭,现役185架中仅80架能随时升空,坠毁一架就永久损失。F-35因供应链危机涨价减产,年均产能100架,被中国速度甩开。
体系作战才是大杀器
歼-20不止是战机,更是“空中指挥节点”。双座型歼-20S可指挥4架攻击-11无人机,形成“隐身蜂群”。这套“有人机+无人机”模式,让单机作战效能提升3倍以上。
预警机更是碾压性优势。空警-500用数字阵列雷达,探测距离480公里,能穿透隐身涂层捕捉F-35。而美军E-3预警机平均机龄38年,出勤率不足60%。
导弹射程改写空战规则
霹雳-15射程200公里,霹雳-17高达400公里,配合人工智能弹道规划,专打预警机和加油机。美军AIM-120D射程仅160公里,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屡屡受挫。
美国真正怕的是什么?
五角大楼推演显示:500架歼-72能在72小时内摧毁亚太90%的F-35起降基地。更让美军崩溃的是,中国六代机歼-36和歼-50已进入试飞阶段,采用无垂尾设计和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而美国NGAD项目还停留在PPT阶段。
中国空军已从“国土防御”转向“远洋制空”,轰-6N携带鹰击-21导弹,打击半径覆盖4000公里,美军亚太基地尽在射程内。
那300架二代机,是中国空军蜕变的活化石。它们的存在,恰恰证明了中国腾出资源专注高端装备的战略智慧。当最后一批歼-7退役,一支全四代半、五代机为主力的空军将彻底颠覆西太平洋格局。美国空军焦虑的从来不是几架战机,而是中国全产业链自主+体系创新+恐怖产能的组合拳。这场空中权力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