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不确定性的加剧,未来全球金融体系将何去何从?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是否已经迎来转折点?
5月17日,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面向未来的全球货币体系”展开了深度讨论。
新兴经济体份量提升
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马克·马洛赫-布朗勋爵(Lord Mark Malloch-Brown)看来,我们正面临着一场真正的危机:国际秩序受到美国在关税政策等方面的挑战和颠覆。不过,他同时指出,世界需要全球多边主义,危机或许也是重塑全球体系的机会,可以以此建立更好的秩序。
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白乐夫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尤其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角度而言,全球经济正变得更加多级化。全球经济的结构变化已经完成,美国虽然依旧重要,但已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前,我们需要新的多边主义来反映新的全球秩序。发展中国家较以往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需要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施康表示,当前正处于全球合作、全球协商的困难期。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倡导市场经济共同受益、平等以及共同发展,希望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所有问题,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解决贸易问题。
施康指出,中国知道如何应对贸易战等外部冲击因素,即使在最差的情境之下,中国经济仍能持续发展。因为我们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当前,中国政府已意识到,作为一个大国不能够完全依赖海外市场,因此要从以出口为基础和导向的经济模式,向以国内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转变。
瑞银资产管理全球战略主管马西米利亚诺·加斯塔利(Massimiliano Castelli)指出,目前美元仍然是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也是全球的避险资产。从投资者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资产仍投向美国,原因在于美国科技股估值特别高。但在固定收益领域,全球央行和机构投资者正在慢慢地调整资产配置,美元的持有量正在逐渐下滑,从过去的73%下降到60%。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份量越来越重。
全球合作尤为关键
面对困境,与会者提出了多条解决思路。
马克·马洛赫-布朗勋爵指出,当前,联合国面临诸多挑战,世界金融危机的风险也在增加。未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或将发挥更重要的主导作用。但他强调,不要把IMF和世界银行看作两个孤岛,他们是一个巨大网络中的两个节点。亚投行等地区性的开发银行也在全球开发机构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大部分地区性开发机构在地区层面发挥主导作用,从整个体系来看已有更多元化的倾向。
在马克·马洛赫-布朗勋爵看来,所谓的全球金融危机大部分是地区金融危机,尤其是美国的房地产所引发的一些危机,以及墨西哥、拉美和南美的危机。
那么,如果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将如何来应对?
马克·马洛赫-布朗勋爵认为,位于华盛顿的国际金融机构需要进行转型,来保持自己在国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探寻如何来管理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同时,各国政府也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我们需要重新架构国际体系,形成新的联盟来应对全球不平衡带来的危机。
施康坦言,稳定的美国经济仍对全球有益,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合作显得尤为关键。他提出两大路径:一方面,可推动IMF扩大特别提款权(SDR)并纳入更多货币,逐步提升人民币权重,构建多元储备体系以缓解美元压力;另一方面,或可通过另外一种类型的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如美国可以有美洲基础设施银行,通过跨区域基建合作助力美国制造业回流。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