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通过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宣布,自10月1日起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针对多种进口产品,包括对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征收50%关税,对进口家具征收30%关税,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
这一举措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贸易政策持续单边化的最新体现,完全无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将国内政治利益置于全球贸易体系之上。从国际政治视角看,这不仅是经济措施,更是一种战略信号,表明美国在“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中扮演着规则制定者和破坏者的双重角色,其信用基础正在加速崩塌。
特朗普政府的行为赤裸裸地违反了多边贸易原则,WTO框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早已被美国边缘化,但没有任何国家敢像中国那样采取强硬反制。中国在之前的贸易战中展示了坚定的立场,通过对等关税和法律挑战维护自身权益,而其他国家如欧盟虽表达不满,却最终选择妥协。
例如,美国与欧盟达成的贸易协议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及汽车产品征收15%关税,尽管欧盟内部批评声浪高涨,但未能形成有效抵抗。这种不对称的反应揭示了全球权力格局的现实:美国凭借经济霸权,可以随意修改规则,而多数国家只能被动适应。
根本目标在于迎合国内利益集团的需求,而非促进全球公平贸易。关税政策的具体性令人咋舌,竟然细化到浴室洗手台、厨房橱柜这类产品,这暗示了背后精细的利益输送和游说活动。特朗普团队对于行业压力的来者不拒,反映了政策制定的短视和腐败风险。
例如,对建材和家具的高关税可能直接受益于美国国内制造业巨头,而对药品的100%关税则可能保护大型制药公司的垄断利润。这种政策不是基于宏观经济考虑,而是为了换取政治支持和竞选资金,牺牲的是美国消费者和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早已发出警告。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塞思·卡彭特表示: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明显放缓,关税政策是重要因素,其后果将在未来几个月持续显现。他预计2026年美国经济增速可能降至1.25%,远低于2024年的2.8%,同时劳动力市场走弱,新增就业岗位仅为预期的一半,工业生产初现疲软。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美国信用崩塌的进程正在加速。二战以来,美国主导建立了全球贸易体系,并一直以“规则守护者”自居,但现在的行为却彻底颠覆了这一形象。单边关税不仅损害盟友关系,如欧盟的不满,还削弱了美国在全球机构中的影响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公开批评美国政策,表明多边机构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在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信用损失是长期性的:一旦国家行为被视为不可预测和自私自利,未来美国在谈判中的承诺将更难获得信任。
最终,这些关税措施暴露了美国政治体系的深层问题:政策被特殊利益集团绑架,缺乏战略远见。对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看似保护国内产业,实则可能推高物流成本和通货膨胀,打击中小企业。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和高盛首席执行官戴维·所罗门都对经济增长表示怀疑,反映出商业领袖的普遍忧虑。美国经济正陷入一个怪圈:通过关税获取短期政治收益,却牺牲长期增长和国际信誉。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只会加速美国全球领导力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