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热”。
《投资者网》吕子禾
截至2025年10月8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盘中突破4000美元/盎司关口,创历史新高,较年初的2657美元/盎司累计涨幅超50%。
国内市场同步跟进,周大福、周生生等主流品牌足金饰价突破1130元/克,沪金期货价格达871.5元/克。
金价已站历史高位,现在买黄金是否会成“高位接盘侠”?2025年剩下的时间里,黄金还能延续涨势吗?
消费重构
2025年以来,国内黄金消费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一方面,高金价对装饰性消费形成显著抑制。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黄金首饰消费量199.826吨,同比下降26%,占整体黄金消费比重降至39.6%,这一占比较2023年的64%近乎腰斩。
2025年国庆假期期间,周生生足金饰价冲高至1157元/克、老凤祥报价1155元/克。不少消费者坦言:“30克的金镯预算从3万元涨到3.4万元,只能先选10克的轻款”。
但与此同时,工业用金与小众消费需求却展现出强韧性。随着AI芯片、氢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工业用金量将显著增长,单颗高端AI芯片黄金用量较普通芯片提升3倍。
同时,“国潮+轻量化”金饰成为新增长点。据业内人士介绍,3克以下的古法金吊坠、文创金饰在国庆期间销量占比较大,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用买奶茶的钱囤金”,既满足装饰需求,也暗含保值期待。
这种分化使得2025年上半年国内金银珠宝零售总额仍实现11.3%的同比增长,呈现“量缩价涨”的特殊态势。
央行购金潮与ETF资金涌入
推动金价突破4000美元的核心力量,来自投资端的双重支撑。
从官方层面看,全球央行“去美元化”进程加速,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截至2025年9月末,黄金储备达7406万盎司(约2303吨),环比增加4万盎司。
世界黄金协会调查显示,过去三年来,全球央行每年增加的黄金储备都超过千吨,远高于前十年400-500吨的年均购金水平。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415吨。这种战略储备行为不仅为金价提供“安全垫”,更重塑了全球黄金市场的供需格局。
市场投资热情同样高涨。
2025年上半年,国内金条金币消费量达264.242吨,同比增长23.69%,占比首超金饰消费至52.3%。黄金ETF成为普通投资者入场的主要渠道,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日,其规模暴增至1708亿元,同比增速达211%。
市场层面,近一年来黄金股表现亮眼,但国内A股黄金股估值维持在11倍PE附近,相较港股23倍PE仍有提升空间,吸引资金持续布局。
4000美元时代,黄金能走多远?
当前金价站稳4000美元,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从宏观政策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是关键,市场普遍预测10月FOMC会议可能维持利率或小幅降息,2025年美元指数已降至98.59,较去年下降约2 %,美元走弱显著提升黄金的计价优势。
地缘政治风险与通胀粘性则进一步强化黄金的避险属性。
在地缘政治方面,地区冲突与不确定性推升了市场避险情绪,增加了对黄金的保值需求。与此同时,全球通胀压力依然存在,这种持续的通胀环境凸显了黄金作为传统抗通胀工具的价值,使其在投资组合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后市,机构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均有提示短期内的波动风险。
高盛将2026年金价预期上调至4900美元/盎司,瑞银预计2026年年中金价升至4200美元/盎司,核心逻辑在于央行购金趋势延续与科技用金需求增长。
从国内市场看,尽管投资需求旺盛,但金饰消费复苏滞后、金价高位可能抑制追涨情绪,需警惕阶段性波动。
从“首饰主导”到“投资驱动”,2025年的黄金市场正经历历史性变革。对于普通消费者,轻量化、高设计感的金饰仍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投资者,黄金ETF、优质黄金股可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业内人士提出,或可将黄金占比控制在总资产的5%-10%,平衡风险与收益。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存的背景下,黄金的“商品-货币-资产”三重属性将持续发挥作用,成为市场波动中的重要“稳定器”。(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