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将按照你的要求,把原文改写为更易读、细节更丰富,同时保持原意,并实现一定的去重效果:
---
中方的反制措施已经按计划落地,而美方的态度开始出现软化,似乎在重新强调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继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彭斯以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先后表示“希望与中国进行理性对话”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贝塞特也公开表态。他透露,本周晚些时候,中美将进行工作级别会谈,而对华征收100%关税的计划不一定会执行。
贝塞特解释说,虽然特朗普上周曾宣布这一关税计划,但两国关系总体良好,沟通渠道仍然畅通,因此他对局势保持乐观。换句话说,美国并不希望与中国掀起新一轮关税战,特朗普此前的强硬言辞也未必最终执行。美国此番口风变化,本质上是中方的反制行动已经给美国产生压力。
事实正如所料:10月14日凌晨,中国正式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这意味着所有美国建造、拥有或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包括美资占股超过25%的船舶,都必须向中方缴纳额外港务费。这是中方对美方行为的对等回应。
虽然这一措施可能带来一定互伤,但中国有强大的造船能力作为支撑,并且专门为“中国建造船只”留了豁免条款。如果中美真打持久战,美国显然吃亏更多。
在美国国内,对关税战的反对声也非常强烈。近几个月,中国几乎停止从美国进口主要能源,美国大豆滞销严重,而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几乎没有订单,美国农民怨声载道。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周宣布100%关税计划后,美国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美股一天蒸发了约5.5万亿人民币。现实情况表明,美国并不想与中国再掀贸易战,因此不得不开始调整口风。
首先,副总统彭斯表态称,特朗普重视与中国的友谊,愿意进行理性谈判;随后特朗普亲自表示,仍希望与中方会面,并强调自己想“帮助中国”,而非“伤害”中国。至于100%关税的问题,特朗普显然也不好直接翻脸,只能通过贝塞特表态。
不过,美方的软化只是权宜之计。贝塞特仍指责中国“挑衅”,试图将矛盾责任归咎于中方,这表明美方未能正视问题根源在自身。这种态度对解决中美分歧毫无帮助。
中美经贸较量多年,美方理应理解中方底线:中方不会轻易做出妥协,但一旦行动,几乎不会反悔。稀土管制、港务费等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绝不退让。此举也将选择权交给美国:继续施压,还是及时止损?
目前形势已非常清晰:中方的反制措施显示,中国不惧与美国经济脱钩,也不会因美方威胁而让步。如果中美真打起来,中国手中掌握的牌更多;反观美国,继续硬碰硬,只会暴露自身短板,且难以承受与中国断链的后果。
有统计显示,自今年5月以来,商务部曾四次表态:“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打”总在前面,“谈”在后,说明中方在经贸问题上对美不再抱幻想,“以战止战”虽非首选,但绝不会退缩。中方多次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希望美国能放下固有思维,三思再三思,不要总想着钻空子,言行一致,展现大国风范。
---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再帮你把这篇文章改成更加生动、带有新闻感的版本,读起来更像评论报道,而不是硬性分析。你希望我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