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华尔街日报》用一个刻薄的标题讨论了白宫如今的关税政策,报道说,美国正在蹑手蹑脚地放弃自己的关税政策。2025年9月,白宫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豁免了“不能在美国种植、开采或自然生产,或者在美国种植、开采或自然生产足以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
具体如何豁免,取决于美国与出口国签署新的贸易协定。《华尔街日报》补充说,这个行政令“反映了政府内部日益增长的情绪,即美国应该降低对非国内生产商品的征税”。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美国无法生产某些东西,只能依赖进口,那干嘛要征税呢?
有高级经济分析师对媒体表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决策,是因为白宫总算认识到,美国不种植香草、香蕉或咖啡豆......白宫花了整整六个月才认识到这个残酷的显示。
【加拿大也在采取对美贸易反制】
标准普尔在10月发布全球市场研究,发现美国企业因为关税而遭受的打击比预期更严重,总计达到了1.2 万亿美元的损失。到目前为止,有55%的关税成本是美国消费者承担的。随着外国供应商逐步意识到美国“制造业回归”是空谈,他们就更不愿意降价消化关税成本。
到明年这个时候,美国消费者要承担70%的关税成本。直接结果就是各种涨价。涨价内容可能包括“某些农产品;飞机及飞机零部件;以及用于制药应用的非专利物品”。
如果白宫不大面积豁免关税,涨价范围可不止这几样。美国主要进口的商品包括电子产品与机械设备、汽车及零部件、能源产品、消费品、药品与医疗设备、药品与医疗设备。其中机械电子进口额超过1.3万亿美元,汽车和零件超过3000亿美元,能源超过3200亿美元,日用消费品超过8000亿美元。同步涨起价来,场面之难看是可想而知的。
【美国有大量必需品要进口】
根据税务基金的分析,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将在2025年给每个家庭平均增加1300美元的税收负担,到 2026 年增加1,600 美元。虽然美国政府一再声称,通胀已经得到控制,但是从媒体和私人渠道获得的消息都表明,美国物价已经上涨到了一个很可观的程度,影响了很大比例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因此,美国现政府的支持率已经掉到了36%。再增加这样多的关税负担,就会更加民怨沸腾。所以,白宫也不敢再把高关税政策持续下去。
白宫放弃关税战略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法律上的。有分析家指出,美国政府实施惩罚性关税,引用了1962 年《贸易扩张法》第 232 条作为理由。这个法条考虑到“某些类别的进口实际上存在国家安全威胁”。比如,如果美国过度依赖进口钢铁和铝,那么到了战争时刻,就缺乏资源来建造军备。那么,就应当对所有国家出口给美国的钢铝收税,这样可以保护和培育国内相关产业。

但美国政府如今不是针对某个物项收税,而是针对具体国家和地区。比如从中国和越南出口给美国的同一类商品,税率就会有差别。这违背了232条款的本意。有关的诉讼已经在下级法院辩论了很久,将于11月5日提交到美国最高法院。假如最高法院裁定惩罚性关税违法,白宫只能灰溜溜地把政策撤回来。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提前动手,还能保住脸面。
有关报道里并没有把对华关税的豁免拆分出来套路。不过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国之一,提供了美国市场30%的电子产品与零部件,70%以上的锂电池与太阳能板,40%的服装、50%的家具和家居,80%的玩具。是不是放弃对中国的惩罚性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巨大。而且随着中国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可替代性越来越低。
即使加税,美国人也得买。据统计,2025年1-5月中国工程机械对美出口额同比激增237%,行业平均利润率从8.3%提升至12.5%。这还是在重税基础上发生的。现在连美财长贝森特都表示,希望中方抱着同样尊重和平等的态度和美方会谈。美国高官用这种口气说话,恐怕是二战结束以来第一次。

豁免关税就能阻止经济恶化吗?也未必。美国这样极左跳到极右的关税战略,以及其他匪夷所思的政策,正在打消“制造业回归”的可能习惯。有几位美国商界领袖表示,白宫政策产生了瘫痪效应,企业无法再变幻莫测的环境下设立美国工厂。至于那些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的美国小企业,压根就不考虑把生产搬回国。
所以,美国政府还是一步一步地面对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