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陆不书面保证‘平等对待’和‘人身安全’,台湾将拒绝参加2026年大陆主办的APEC峰会!”
这话听着搞笑不?这是从民进党官员孙俭元嘴里说出来的,瞬间引发舆论哗然。
孙俭元的表态中,刻意模糊了一个关键事实:台湾地区参与APEC的根本前提,是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下的安排。
而其提出的所谓的“平等对待”和“安全保证”,本质是企图将台湾包装成“主权国家”参与国际活动。
根据APEC长期惯例,台湾必须以“中华台北”名义参会,且代表层级需经东道主协调。例如在2001年上海APEC期间,因台方拒绝接受相关安排,最终未能成行。
民进党一边鼓吹“抗陆保台”,一边又试图挤进大陆主办的国际会议,试图将参会资格作为“谈判筹码”。

这种矛盾暴露出其战略困境:既想借国际场合刷“存在感”,又不愿放弃“台独”立场,试图用虚张声势掩盖其在两岸与国际舞台上的日益边缘化。
更荒诞的是,民进党内部竟然有人提出“台湾申办2038年亚运会”的愚见。
要知道,国际体育赛事历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若想申办亚运会,唯一可能的前提是两岸统一后,以中国台湾省的名义提出申请。
这个人的提议,要么是无知者无畏,要么是刻意用虚假承诺欺骗选民。
民进党的“体育政治化”操弄并非首次。
过去几年,台当局屡次试图在国际赛事中搞“正名”闹剧,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例如,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台湾代表队以“中华台北”名义参赛,民进党试图炒作“歧视”话题,却遭岛内民众痛斥“丢人现眼”。
这两场闹剧背后,是民进党当局日益窘迫的处境和黔驴技穷的政治操弄。 大陆的回应始终明确:欢迎遵守规则的参与,拒绝任何挑战底线的行为。

显而易见,民进党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
大陆从未将台方是否参会视为APEC成功与否的关键。相反,若民进党代表在会场搞“台独”小动作,大陆完全有权依据规则取消其资格。正如岛内网友调侃:“大陆在乎的不是你来不来,而是你来不来闹。”
所以,如果民进党当局执意挑战大陆底线,结果只会是自取其辱。
事实上,民进党近期一系列激进言行的背后,是赖清德当局日益严峻的执政危机。
首先,美台关系“口惠而实不至”。
尽管美国多次宣称“支持台湾”,但实际行动却完全跟不上。
例如近日,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在立法机构接受质询时,被迫承认对美军购陷入严重延迟。
国民党立委披露,民进党当局已向美国支付超过200亿美元预付款,但多项关键装备交付遥遥无期。
例如2019年采购的66架F-16V战机(价值80亿美元),原定2026年交付完毕,至今一架未到;毒刺导弹的交付更是被推迟至2032年。

岛内舆论痛批:“民进党花天价买了一张空头支票。”
其次,中美关系缓和让民进党措手不及。
近期,中美釜山会谈就贸易达成了多项共识,而美国防长赫格塞斯与中国防长董军也达成建立军事沟通机制的共识,特朗普甚至公开表示“中美可以合作让美国更强”……
这些信号表明,美国不愿因台湾问题与中国彻底对立。民进党长期依赖的“倚美抗陆”战略,正逐渐失去支点。
最后,岛内民意觉醒加剧民进党压力。
网红“馆长”陈之汉日前赴福建漳州赖氏家庙,公开喊话赖清德:“祖先牌位在此,你敢说你不是中国人吗?”
这一举动引发岛内广泛共鸣,许多年轻人开始反思民进党“去中国化”政策的虚伪性。赖清德一面拒绝认祖归宗,一面鼓吹“抗陆保台”,这种矛盾立场正逐渐失去市场。
从APEC闹剧到亚运会幻想,从军售延迟到身份认同危机,民进党当局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其错误路线的必然结果。

短期内,民进党可能继续通过“抗议外交”和“内宣煽动”转移矛盾,例如炒作大陆“打压”或渲染“安全威胁”。
但这种手段的边际效应正急剧下降。岛内民众更关心经济低迷、能源短缺和房价高企等现实问题,而非政治口号。
长期来看,两岸统一的大势不可阻挡。
无论是APEC还是亚运会,台湾地区的参与必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民进党若继续挑战底线,只会加速其在国际社会的边缘化。
而大陆对台政策始终清晰:坚持和平统一优先,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若“台独”势力触碰红线,雷霆行动必将到来。

民进党当局的“条件论”和“亚运梦”,本质上是一场政治幻觉。在国际规则与历史大势面前,这种操弄终将沦为笑柄。
而对台湾民众而言,认清现实、摒弃“台独”谎言,才是走向光明未来的唯一途径。毕竟,无论政治人物如何表演,祖先的根、文化的源、历史的脉,永远无法割断。
正如国台办一句话定调,“完成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福泽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