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健品、买羊奶粉、领免费鸡蛋……没想到,如今爸妈们却热衷起了买“币”。
最近,真实故事计划头条号的一篇关于老年人沉迷于炒币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章提到,如今老家的长辈们,正成为虚拟货币圈的激进冲浪者,他们怀揣着“原始股东”的兴奋,嘴边不离区块链、Web3.0等专业术语,在手机上挖掘“即将取代美元霸权的世界货币”,一夜间做起了暴富梦。

一边是疯狂追“币”的父母们,另一边却是焦灼无力的子女们,劝也劝不住,说也说不听,家庭关系甚至一度陷入冰点,有人为了逃离,不惜断绝往来。
技术的外衣下,一场针对中老年人财富与信任的围猎悄然展开。拿什么拯救被非法币圈“围猎”的老人们,则成了一场新的家庭战争,横亘在两代人之间。
所谓“币圈”,其实就是指“数字货币圈子”或“加密货币圈子”。根据国内相关规定,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早已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参与此类交易面临法律风险,且容易陷入其延伸出的更多骗局,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在此背景下,部分虚拟货币骗局瞄准了对新技术知之甚少的中老年人。

近年来,围猎中老年人的虚拟货币骗局并不鲜见。他们通常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受害者常常血本无本、家庭破裂。目前虚拟货币已成为跨境电诈犯罪的新手段,福建、山东等地均发布过相关风险提示,警示虚拟货币非法集资风险等。
去中心化、隐匿性等技术特点,成了不法分子的保护外衣,在精心设计的骗局之下,老人们不仅血本无归,维权更是难上加难。如何守护好老人的钱袋子,挽救沉迷于非法币圈的父母们,这无疑是一个深远的话题。一直以来,类似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无外乎都是利用了老人们对新技术的陌生感以及晚年生活的空虚感、财富焦虑,只是随着技术升级,骗局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面对精心设计的围猎骗局,需多方出击,多点发力,要以不变应万变,更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以变制变。不变的是,子女的亲情陪伴与耐心科普永远是第一道防线,帮父母建立起对新技术的基本认知框架,理解真正的投资与投机、创新与骗局之间的区别。社区和老年大学也可以开展反诈课程,用案例揭示骗局套路,筑牢老年人防骗的理性堤坝。与此同时,监管则要与时俱进,对打着新技术旗号、面向特定群体的资金募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建立快速预警和打击机制,压缩非法活动的生存空间,重拳出击,形成震慑。
无论如何,技术创新本应为人类生活造福,而非成为收割弱势群体的工具。守护好老人的钱包与幸福的晚年生活,需多方努力,也要久久为功。或许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父母及时提高警惕,今天回家就不妨看看他们的手机里有没有类似的APP吧。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
上一篇:原创 美政府停摆超 40 天,特朗普称用关税收入发人均2000 美元
下一篇:Themis完成天使轮融资200万美元,由Y Combinator联合创始人牵头,构建去中心化 BTC 流动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