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坚持运动,却感觉越练越累,甚至影响了第二天的工作?”这是许多市民在健身过程中常遇到的困惑。近日,重庆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在近日接受“重庆体育科技专家谈”系列采访时指出,这种现象是典型的“恢复不足”表现,并详细解读了科学运动恢复的“黄金法则”——这是一个包括营养、睡眠、拉伸在内的系统过程,绝不只是简单的“休息”。
警惕:疲劳积累让运动效果适得其反
专家指出,“越练越累”的核心原因在于,许多人只关注训练的强度和时长,却忽视了恢复才是体能提升的关键。“运动的本质是对身体进行适度的刺激和破坏,只有通过充分的恢复,身体才能超量恢复,变得更强。如果营养、睡眠、拉伸等要素跟不上,疲劳就会累积,不仅无法达到健身效果,反而可能引发慢性损伤,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科学的运动恢复是一个涵盖多个环节的系统过程,包括运动后的低强度整理活动(积极性恢复)、拉伸放松、按摩与物理辅助、营养补充、睡眠与休息,以及心理放松等。
抓住运动后“黄金窗口期”补充营养
在众多恢复要素中,营养补充尤为关键。专家强调了运动后30分钟内的“黄金窗口期”:
建议市民在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组合,以促进肌肉和糖原的快速恢复。例如,一根香蕉(碳水)搭配一个水煮蛋或少量鸡胸肉(蛋白质),就是简单高效的搭配。
专家表示,蛋白粉适合那些训练强度大、或日常饮食难以满足蛋白质需求的人群;电解质水则在中高强度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有必要,对于日常快走或低强度运动,补充普通水分即可。
睡眠与拉伸是消除疲劳的利器
睡眠被专家誉为身体修复的“黄金时间”。成年人应确保每晚有7至8小时的充足睡眠,让机体系统得到全面的修复与重建。
同时,拉伸和放松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运动后的拉伸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代谢产物(如乳酸)堆积引起的不适。专家建议市民在运动结束后,进行5至15分钟的动态或静态拉伸。
针对性恢复指导:告别盲目休息
为了让市民告别“越练越累”的怪圈,专家针对不同运动类型给出了最关键的恢复指导。
力量训练后,需要给予蛋白质补充和肌肉放松。建议运动后立刻摄入蛋白质,并进行目标肌肉群的深层静态拉伸,或使用泡沫轴辅助放松。
长跑(耐力训练)后,恢复的核心是糖原与电解质补充。运动后应快速补充碳水化合物(如面包、运动饮料),并补充电解质,对下肢进行全面拉伸。
快走(低强度)后,恢复需求相对简单,只需补充水分并进行轻松拉伸,缓解关节压力。
文/高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