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批10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ETF(简称“科创债ETF”)集体启动发行,并实现“一日售罄”,合计募集规模达300亿元。从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提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到10家基金公司当日上报产品,再到7月7日正式发行,全程仅用19天。
业内专家表示,科创债ETF所跟踪指数的成分券资质优良、信用风险较低、分散化程度高且流动性较好;而ETF本身具备T+0交易便利、成本低等优势,对投资者而言,既是高效便捷的投资配置工具,也能满足“稳健参与科技成长”的投资需求。
十家公募巨头同台竞技,三类指数覆盖全市场
首批科创债ETF分属十家基金公司,产品线覆盖三大类指数。其中,富国、南方、招商、华夏、易方达、嘉实旗下科创债ETF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博时、广发、鹏华旗下科创债ETF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景顺长城旗下科创债ETF跟踪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据了解,三大指数在样本券选择上各有侧重:成分券所在市场、评级标准和期限要求均存在差异。其中,中证指数覆盖沪深两市,上证指数专注沪市,深证指数聚焦深市;在评级要求方面,中证和上证指数要求主体评级AAA且隐含评级AA+及以上,而深证指数则要求主体评级AAA且剩余期限1个月以上。
Wind数据显示,在2022年12月30日至2025年6月30日的两年半区间内,上证AAA科创债指数上涨14.20%,中证AAA科创债指数上涨13.40%,深证AAA科创债指数上涨12.25%,均跑赢同期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上涨11.85%)。
在产品设计上,各家基金公司各展所长。鹏华基金创新采用“双基金经理制”,由熟悉债券ETF运作的张羊城和精通信用债评估的王中兴共同管理鹏华上证AAA科创债ETF,实现“研究与实操的优势互补”。招商基金则突出产品五大优势:高流动、高评级、低成本、交易便利和团队实力,其固收团队管理规模超6900亿元,近三年业绩在固定收益类大型公司中排名第二。
首日发行火爆:300亿资金抢滩科技金融新蓝海
发行首日,市场资金对科创债ETF反响热烈。按原定计划,华夏、富国、招商、广发、博时、鹏华等七家公司旗下产品仅设单日募集期,首日即触及募集上限;嘉实、景顺长城等产品募资期延长至7月11日,南方基金产品则募至7月18日,但在市场热情推动下,亦于首日提前触及30亿元募集上限。
Wind数据显示,10只产品合计吸引资金300亿元,创下债券ETF发行效率新纪录。托管机构中,兴业银行(托管5只)、中信证券(托管2只)为核心,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国金证券各托管1只。
科创债ETF:连接科技与资本的桥梁
业内人士认为,科创债ETF的火爆发行,折射出市场对“科技金融”资产的强烈需求。随着债市“科技板”持续扩容,科创债ETF将成为连接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关键纽带,推动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型转型。
在具体实践中,科创债ETF的推出填补了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领域债券基金产品的空白,标志着相关战略迈出关键一步。招商基金表示,科创债ETF的推出,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引导资金投向科创企业债券以降低融资成本;富国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张洋也指出,这将助力更多资金流入科创领域,支持企业研发、建设及并购重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引导投资者关注企业长期价值。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进一步分析,此次集中发行具有三重突破性意义:一是精准引流社保、养老金等“耐心资本”,为科创企业提供稳定资金;二是通过T+0交易和质押机制激活超1.35万亿元交易所科创债的流动性,形成“ETF-成分券”良性循环;三是构建科技金融新生态,填补“科技+信用债”ETF空白,助力硬科技领域实现“融资-研发-转化”闭环。他预测,2025年科创债发行规模或突破万亿,ETF将成为核心配置工具。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粤宁则补充,首批科创债ETF跟踪的指数成分券均为AAA评级,信用风险低,且通过分散化投资降低波动。其核心优势在于聚焦科创领域,既保留债券ETF的稳健性,又让投资者间接分享科创企业红利,填补了传统债券ETF在科创细分领域的配置空白。
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风险与机遇
田利辉指出,ETF通过三重风控机制实现稳健性:一是精选AAA评级成分券,仅纳入央国企等优质主体,信用风险低于普通信用债;二是分散化持仓,单券权重≤1%,前十大成分券占比不足5%;三是动态流动性管理,做市商协同和指数调仓机制确保买卖价差控制在0.1%以内。
富国基金张洋认为,科创债ETF对投资者而言,既是高效便捷的配置工具,也能满足“稳健参与科技成长”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高评级不代表零风险。吴粤宁提醒,科创企业受技术迭代、政策调整、研发周期波动等影响更显著,长期偿债能力可能随基本面变化,投资者易因“高评级”标签忽视潜在风险;同时,债券投资固有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久期风险也需重点关注。吴粤宁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动态调整持仓,坚持资产配置多元化,在把握机遇时筑牢风险防线。
可以看到,首批科创债ETF的发行,不仅标志着债券市场产品体系的重大突破,更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模式升级。在政策持续加码、市场流动性改善的背景下,科创债ETF有望成为连接科技与资本的重要桥梁,助力我国科技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