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8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6日报道,美国对等关税90天宽限期即将结束,随着全球关税上升,台商势必面对更高的经营成本,而传统产业更有多重结构性压力待解。台商应如何走出一条新路?
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等关税90天宽限期将于7月9日结束,虽然台当局行政机构称美台6月25日第二轮对等关税磋商取得“建设性进展”,但鉴于美国4月2日毫无征兆地宣布对台课征32%关税带来巨大震撼,台湾地区这回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产业界更是忐忑不安。
“下一步(供应链)该转往哪里?”安侯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营运长陈彩凰6月中旬于《今周刊》“台湾大未来国际高峰会”上,忆及4月初在度假时,不断接到来自台湾地区的同事和企业焦虑询问电话。
台湾地区近年受惠于人工智能(AI)需求,外销美国出口比例节节高升,结果被特朗普以简单粗暴的计算方式拟征32%关税,连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都坦言“差点昏倒”。
华盛顿欲透过关税逼迫各经济体加码投资美国,从台积电以降的完整半导体供应链更是美国最觊觎的。由于台积电拥有全球独一无二且无可取代的先进制程地位,即使被课32%关税,台积电仍能进行转嫁,包括鸿海、广达等台湾“电子五哥”已加速赴美投资布局。
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说,台湾地区确定会往美国移动的,就是半导体、资讯及通信科技,特别是伺服器以及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大型车用零组件等。
她说:“半导体本来就是美国想要的,美系业者也会施压,希望在当地能供应……但并非所有厂商都有办法,短期内还是台湾供应链相对完整,成本较低。”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健全也分析,AI伺服器、芯片和高阶汽车零组件、高阶工具机,因毛利率高,会慢慢往美国移动;但中低阶的汽车零组件和工具机,有些可能会从东南亚慢慢移到墨西哥,墨西哥目前关税未定,若关税不太高的话,有机会吸引以美国为市场的厂商再去投资。
而笔记本电脑和个人电脑长期会分“红色”和“非红色”供应链,后者以美国市场为主,周边零部件慢慢会在美国制造;印刷电路板会出现分流,台湾地区做高阶的,东南亚则做低阶的。
刘佩真指出,像台积电这种具竞争力的大厂会赢者全拿,越来越大;但中小企业无法做全球化布局,例如成熟或中低阶制程的厂家,会受大陆价格竞争力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小。
其实,台湾企业从2018年起配合美国时任总统拜登的“友岸外包”政策,陆续把工厂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或墨西哥;然而,特朗普上台后,无论台商搬到哪里都难逃被课关税命运,且电子供应链非常复杂,多半没有多余的资源可以再转移阵地。
报道称,根据《天下》杂志去年底的预测调查,未来三年会在台扩产企业的比例只剩不到三成,计划增加美国产能的企业反而高达24.6%,台商更想走一条新路。
不过,台湾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吴大任认为,意向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走是另一回事。“从投资厂房到雇用员工等,都是身家性命,还得向股东交代,特朗普的政策又有很大不确定性,台商在考量投资时一定得边走边看。”
民进党当局一直想要摆脱对大陆的依赖,但吴大任认为,这是做不到的,台湾地区对大陆出口比重自2020年达到43.9%高点后逐年下降,2024年降至31.7%,要再降已经有困难。
吴大任大胆推论说,过去美国的贸易战仅针对大陆,台商被迫退至东南亚,造就了越南。如今大陆生产要素的成本已具吸引力,若越南等国的关税最后和大陆差不多,“在美国全面防堵下,很多投资不排除回流中国大陆,美国最后可能白忙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