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博弈,传来了好消息。
制图:豆包AI
中美两国高层官员在日内瓦举行的为期两天闭门会谈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关税争端这一长期紧张议题,双方罕见地发出一致声音:谈判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宣布,双方已就“建立贸易磋商机制”达成共识;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则称,此次会谈达成了“实质性进展”。双方于周一(5月12日)联合发布声明。
先看看最终敲定的结果,简单来说,两国在经贸问题上暂时“握手言和” 。
根据声明,美国将暂停实施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地区)加征的24%关税,为期90天,同时保留剩余 10%的关税。
此外,美国还取消了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及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中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中国也同步作出调整,暂停税委会 2025年第4号公告中24%的加征关税,保留10%,并取消第5号、第6 号公告的关税,同时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
此次中美会谈的成果为两国持续数年的贸易战按下了“暂停键”,虽未彻底解决核心分歧,但通过关税“休战”,避免了冲突升级,释放了务实合作的信号。
双方还约定,以后定期“碰头”,成立专门的沟通小组,有啥贸易矛盾都能心平气和地聊,避免再打“关税战”。
这次会谈的级别还挺高,我们这边是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美国代表、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这是自2018年贸易战以来两国首次高级别经贸接触。
这个结果也比预想的快,市场本来以为这可能会是一场持续十几天,甚至是几十天的拉锯战和口水战。没想到短短2天,就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最终也还会存在博弈,懂王这几个月已经反复横跳无数次了,特朗普不是政客,而是一个商人,所以他只会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这次谈判美国明显比我们更着急。
首先,谈判一结束,就里面公布了相关消息。美国财政部长贝瑟特:我很高兴地报告,我们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重要贸易谈判中取得了“重大进展”(“substantial progress)。
参与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表示,此次结果是“我们与中国伙伴达成的一项协议”,将有助于缩小美国1.2万亿美元的全球商品贸易逆差。
格里尔与贝森特同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及两位中国副部长共同举行这轮美中贸易磋商。格里尔称中方官员是“强硬的谈判者”,他表示,“正如财政部长(贝森特)所指出的,"这是非常具有建设性的两天"。"我们之所以能迅速达成协议,说明双方之间的分歧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我们常说中美战略竞争,但竞争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致可以追溯到2014年,中国的GDP继2010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后、首次达到了美国GDP的60%开始的。再往前中国的实力虽然大,但中美综合国力不在一个档次,美国还没把中国看做一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2015年奥巴马政府组织围堵中国的tpp,2016年的南海对峙正式将两国对抗挑明。后来的一系列制裁都是以美国作为战略主攻,中国的应对策略也大致从2015年开始,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升级都是接招。
“错位领先”到绝对领先
大约在2020年以后,中美在部分领域的竞争呈胶着和错位领先态势。
比如5G通信技术。华为、中兴等在5G基站部署、专利数量(华为5G专利全球第一)及标准制定中,无可置疑地占据主导地位。
还有一些领域中国一枝独秀。比如新能源与电动汽车行业,中国一些企业的动力电池技术成本和安全性领先,占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光伏产业,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高铁与轨道交通,中国高铁总里程超4万公里,占全球70%。
2024-2025年交替之际的历史进程变化太快。快的让很多人有点反应不过来!
六代机、 076下水、机器狼、无人机蜂群大爆发、军舰的大批量生产、小红书对账、DeepSeek等等。
而六代机,deepseek,还有小红书以及TikTok,可以说分别指军事、科技(甚至包括金融)、舆论。可以说,中国的综合实力已经体现在方方面面。
国际贸易的问题复杂性并非简单的关税税率就可以调节顺差/逆差,更多源于长期以来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生产效率、研发和制造能力,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想复制中国的制造业成功轨迹都是极其困难的。中国在此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主动权,也具备和多国利益共享的合作空间。
经过近些年贸易摩擦,中国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更加重视国内市场。不管懂王之后还会不会变,我们依旧走好自己的路。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中国也更有底气,不管面对什么挑战,都有能力从容应对。如今,中国资产价值不断被发现,价格就不会一直沉默,人民币资产配置,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