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在线消息,华盛顿挥舞的“关税大棒”阴影尚未散去,首尔青瓦台的新主人李在明已悄然展开一场外交布局。7月15日,韩国总统办公室宣布,李在明已向亚太经合组织(APEC)全部21个成员领导人发出正式邀请函,诚邀各方莅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峰会。其中,面向中国的这一份邀请,承载着难以言喻的微妙期待——新总统似乎正期待中方高层率先踏上韩国土地。
这纸邀请并非孤立的外交姿态。就在此前数日,7月初的韩媒报道揭示,李在明政府正紧锣密鼓推进一项重要计划:向中国、美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派遣特使。总统府声明虽谨慎回避细节,却明确强调特使人选将是“适合说明新政府国政理念和外交政策方向的人士”。这一系列动作犹如一组精妙探针,试图在复杂国际棋局中触碰温度、探测空间。
李在明(资料图)
然而首尔递向北京的书信,裹藏着一份特殊心结。韩国政坛内部悄然流传一种执念:2017年文在寅总统访华后,理应由中方“回访”才算外交礼数圆满。因此即便面对中方对“9·3胜利日”活动的盛情相邀,青瓦台仍犹豫不决,甚至提前释放“李在明难以前往”的风声,转而以APEC东道主身份向中国发出“主场邀请”。这种对次序的微妙坚持,折射出韩国面对大国时复杂而矛盾的自尊诉求。
美国因素的巨大压力,无疑是悬在李在明外交天平上的关键砝码。当前美韩正就敏感关税问题激烈博弈,特朗普政府难以预测的强硬作风令韩国如履薄冰。李在明虽公开强调“修复对华关系”,却在行动上格外谨慎——他迫切需要先稳住美日韩同盟框架,摸清华盛顿的底线脉搏。一位韩国高层私下坦言:“在美韩经贸谈判的关键时刻,任何可能被解读为‘偏向中国’的动作都可能招致美方猛烈反弹。”韩国在东西方之间的外交钢丝,走得步步惊心。
李在明(资料图)
值此关头,10月底的APEC峰会已成为李在明政府至关重要的国际首秀。这不仅是一场多边会议,更是他向世界宣告韩国已走出“戒严风波”阴影、重归正轨的战略舞台。若峰会成功,尤其是能促成包括中方在内的重要领导人出席,无疑将为新政府注入宝贵的国际信誉,对冲前任尹锡悦留下的外交裂痕——无论是被反复伤害的中韩关系,还是因跟随美国制裁而冻结的俄韩互动。
李在明正面临着一场时间紧迫的多线外交突围战。距离APEC峰会仅剩三个多月,他必须同时在三条战线取得进展:稳住与美国焦灼的经贸谈判,向中俄等大国传递可信的修复信号,还要在朝韩关系上寻求可能的突破口。这远非当年他以绝食抗议、翻墙表决议员时的个人勇气所能应对,而需要真正圆融的政治智慧与战略定力。
李在明(资料图)
庆州发出的邀请函已在途中,然而韩国新政府的外交棋局才刚刚启幕。东道主的热情之下,是首尔在战略夹缝中的审慎权衡;一张张特使名单背后,隐藏着韩国渴望重塑国际坐标的焦虑与决心。当特朗普的关税威胁犹在耳畔,李在明能否在“基石”盟友与重要邻邦之间找到那条微妙的平衡之路?世界正注视着这位韩国新总统如何用行动破解这道复杂的外交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