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7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投下一枚“经济炸弹”。他通过致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信件宣布,自8月1日起将对墨西哥和欧盟输美产品分别征收30%关税。理由颇具“特朗普特色”——指责墨西哥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欧盟则设置贸易壁垒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这封带着火药味的通知书警告对方“不要报复”,同时诱惑企业迁往美国,甚至暗示“配合得好可降税”。
这仅仅是关税风暴的序幕。短短一周内,特朗普政府分四轮向全球51个国家挥动关税大棒:加拿大被单独征收35%惩罚性关税;巴西面临50%高额税率;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友被加征25%关税;东盟国家中,老挝、缅甸税率高达40%。这种赤裸裸的强买强卖让法国总统马克龙强硬表态:若谈判失败,欧盟将动用“所有可用手段”反制。
欧盟(资料图)
关税冲击波迅速改变了全球贸易版图。欧盟正加速与南美、加拿大及亚洲国家接触;墨西哥开始寻求更多南南合作机会。外媒敏锐捕捉到趋势——美国正在亲手拆解自己的朋友圈,倒逼各国“绘制没有美国的世界贸易地图”。德国汽车业警告,这些政策人为制造市场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风险,最终推高美国本土消费价格。
当特朗普挥舞关税棒槌时,新德里却悄然开启了对华外交新篇章。7月13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启程访华,这是印度最高外交官五年来首次踏上中国土地。在7月14日与王毅外长的会谈中,苏杰生明确表态:“印中是发展伙伴而非竞争对手”,印度坚持战略自主,愿从长远角度处理对华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2025年以来印度第四次派遣高级官员访华,莫迪总理甚至可能出席9月的上合峰会。
印度外长苏杰生(资料图)
印度的转向并非偶然。美国对邻国孟加拉突征35%关税,完全无视南亚稳定需求。这种“唯我独尊”的姿态,让试图在中美间保持平衡的国家开始重新权衡。中国此时宣布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零关税,与美国的单边威胁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持续扩大的内需市场正成为动荡全球经济中的稳定器。
王毅在会谈中强调,作为拥有25亿人口的文明古国和新兴经济体,中印关系本质是“如何和睦相处、相互成就”。他呼吁双方“择高处立,谋长远计”,避免分歧成为争端。苏杰生则承诺以建交75周年为契机“积累积极因素”,并在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加强协作。这场“龙象对话”的核心诉求异常清晰:拒绝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的关税战表面是经济手段,实则是地缘政治赌博。他幻想通过恫吓让各国就范,却低估了全球化时代的经济韧性。墨西哥经济部长埃布拉德直言这是“不公平举动”,欧盟官员更公开表示要“加强与非美国家的贸易合作”。当美国沉迷于关税万能论时,中国正用减免关税、扩大进口等实招编织合作网络。
历史从不偏爱孤勇者。当51国在关税大棒下寻找出路,当莫迪政府顶着未愈的边境伤痕派外长赴华,世界经济的深层逻辑已然显现:单边霸凌加速瓦解旧秩序,开放合作才能孕育新机遇。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国家,终将赢得未来发展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