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携手徐汇区人民政府,于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隆重推出“AI 未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主题论坛。上海交大在论坛上发布了多项AI重大科研成果,包括科学基座大模型Innovator与科研智能体 SciMaster、端侧原生大模型、DeepRare:推理型罕见病智能体诊断系统、MemOS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以及Data-centric AI 基础设施。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邓贞)7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携手徐汇区人民政府,于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隆重推出“AI 未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主题论坛。上海交大在论坛上发布了多项AI重大科研成果,包括科学基座大模型Innovator与科研智能体 SciMaster、端侧原生大模型、DeepRare:推理型罕见病智能体诊断系统、MemOS全球首个大模型记忆操作系统,以及Data-centric AI 基础设施。
这些成果集中展示了上海交大在AI底层技术突破方面的进展,以及AI在终端、医疗等领域大规模应用、赋能行业的巨大潜力,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论坛上还展示了由上海交大和中国福利会联合成立的上海市青少年AI学院的学生作品。
AI未来基金在论坛上发布,该基金由人工智能学院发起、上海交大海内外杰出校友共同助力,重点关注全球青年AI人才链接。AI未来基金分为科研种子计划和科创种子计划:科研种子计划主要面向学院青年科学家,连续提供收入补贴、支持科研团队组建,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科研创新支持;科创种子计划面向全校创业师生,通过天使投资方式夯实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基础。通过“科研+科创”双轮驱动,全方位托举青年科学家成长成才。
为了厘清面向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及其交叉领域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有效指引科研与人才成长方向,作为AI未来基金成立后的重要举措,上海交大联合《Nature》开展面向未来的十大AI问题的研究,希望明确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性、交叉型议题,研究就结果将于2026年上海交通大学130周年校庆时正式发布。AI未来基金的成立是上海交大吸引全球人工智能青年人才的新举措,旨在吸引“有理想、有格局、有战斗力”的青年人才,以全球视野书写家国情怀。
同时,人工智能学院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出“2-4-4”融通式培养:在上海青少年AI学院提前选拔、培养2年拔尖生;在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开展4年本科“特班化”教育,强调数理基础、跨学科交叉与伦理素养;在上海创智学院4年博士训练,实施轮转制与多导师团队、国际化科研协作,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领军人才。有效打通人才培养上下游,形成早期发现、持续培养与高端输送的闭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