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城基金在创新药投资领域的出色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事实上,长城基金是业内较早布局医药行业的基金公司之一,经过多年建设,旗下医药产品线丰富完善且各具特色,并且取得了中长期佳绩。截至6月30日,旗下医药产品年内平均涨幅达36.95%,彰显出捕捉行业Beta机会之外,挖掘个股Alpha收益的硬实力。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无疑是今年公募行业的绩优代表之一。这只由梁福睿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自2024年10月成立以来便展现出强劲爆发力。但这份成绩并非孤例,长城基金旗下医药主题产品整体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除捕捉创新药行情的绩优新秀外,长城基金还拥有兼顾深度与广度的综合型医药基金经理——谭小兵。作为“医药+”投资的资深舵手,她以医药为核心,向全市场拓展相关产业机会,同时注重回撤控制。
谭小兵管理的产品在今年上半年均表现不俗:长城大健康A、长城医药科技六个月持有A双双涨超40%,长城医疗保健A、长城健康生活A涨幅分别达32.19%、20.33%。
长期维度上,谭小兵管理的产品更显穿越周期的实力。以2014年成立的长城医疗保健A为例,截至6月30日,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达199.77%,区间净值超越基准170个百分点。
这种长期稳健叠加阶段爆发的特质,源于其自上而下把握产业趋势和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相结合的投资框架,既锚定医药创新主线,又通过跨领域布局平衡波动,力争满足投资者对中长期收益的需求。
在AI技术重塑医疗产业的浪潮中,长城基金也提前进入新兴领域。长城医药投资团队的龙宇飞深耕消费与医药领域多年,目前重点布局“AI+医疗”方向,其管理的长城消费增值A今年上半年涨幅9.6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仅0.29%。
龙宇飞的布局逻辑清晰,AI技术正从药物研发(如加速靶点发现)、诊疗模式(如智能辅助诊断)等维度重构医疗产业,而兼具消费属性与健康需求的“AI+医疗”,有望成为大消费与大健康领域的新增长极。这种前瞻视角,让长城基金在传统医药布局之外,又添一条把握技术革命机遇的赛道。
长城基金早在2014年之前,就已有多只全市场基金重点布局医药,2014年2月公司旗下第一只医药主题基金(长城医疗保健)诞生,如今已经形成多元化的医药产品矩阵。显然,长城基金医药投资团队的建设与布局已然不止10年,几经市场起伏,这支团队始终耐心坚守、稳步前行。
医药行业的高门槛,注定“专业”是投研团队的生命线。长城基金医药投资团队核心成员均带着深厚的医药基因:谭小兵拥有制药工程与会计学复合背景,兼具实业经验;龙宇飞是生物制药学士、细胞生物学博士,对技术迭代敏感;梁福睿作为海洋生物学硕士、博士,擅长从科学机理与临床数据中挖掘机会。这种专业底色,让团队能精准紧跟产业趋势。
尽管成员风格各异,投研理念却高度统一:做医药投资必须有穿透行业的大局观。这一理念体现在三层逻辑中:其一,从宏观视角出发,在大医药领域寻找有贝塔动能的子行业,把握不同子行业的轮动机会;其二,从中观产业趋势切入,在子行业中筛选技术领先、格局清晰的细分方向;其三,自下而上深挖个股阿尔法,聚焦成长空间与商业化潜力。正如谭小兵所言:“医药研究不能只盯着一个细分领域,要在横向对比中找到真正有潜力的方向”。
这种“宏观-中观-微观”框架,让团队既能抓住创新药出海、医保优化等行业机会,又能避开“好药不等于好股票”的陷阱,力争实现“看得准、拿得住、敢下手”。
而团队的战斗力,更源于长城基金整体的投研文化。公司倡导“投研不是单兵作战,而是让每个人的专业优势成为团队共同财富”。这种文化支撑,让投资团队既能保持专业深度,又能拥有跨界视野,在复杂市场中始终灵活而前瞻。
市场永远是跌宕起伏的,只要守好自己的专业,始终记得持有人利益至上的宗旨,潜心深研医药领域的长城基金医药投资团队,将力争在行业一个又一个发展周期中,与投资者共同把握“长坡厚雪”的成长红利。
来源:长城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