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东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寻常的紧张。
当日本极右翼势力悄悄把民用港口改造成军用基地、在离中国台湾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部署导弹时,北京的两个权威媒体——《人民日报》“钟声”和《环球时报》——罕见地同步发出强硬警告。
一场隐藏在政治博弈背后的军事危机,似乎正悄然浮出水面。
“日本正在挣脱《波茨坦公告》的枷锁,寻求帝国主义死灰复燃,其立国之本正在动摇。”202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钟声”的这句定性,如同一记重锤砸下。
同时,环球时报也刊文称,日方的“战争准备”正全面铺开。

文章直指日本保守派势力推动的“修宪”计划——他们不仅要废除和平宪法第九条,更企图重建军队、恢复集体自卫权。而防卫大臣亲临与那国岛视察导弹基地的照片,进一步印证了日本的野心。
而专家的分析更揭露了深层危机:日本军工产业正在扩张,三菱重工等企业加速量产远程导弹,那霸港的军民两用改造工程已接近完工。这些动作不再是防御性部署,而是彻头彻尾的进攻准备。
面对日本的挑衅,中国打出了一套精准的反制组合拳。
经济层面:日本研究所测算,中国对日贸易限制已让日本损失115亿美元,年度经济增长率被砍掉0.3%。
日本汽车和电子产业陷入供应链危机,丰田在中国的销量暴跌40%——经济绞杀比导弹更让日本窒息。
军事层面,黄渤海实弹演习中,轰-6K编队模拟了对冲绳群岛的突击;山东舰编队穿越宫古海峡时,与日本出云号直升机航母形成对峙。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首次在东海油气田平台部署了红旗-9防空系统,这把“保护伞”直接覆盖了日本西南诸岛空域。
至于日方所说的“击沉福建舰”,我国防部毫不客气回应,“痴人说梦,不自量力”。
显而易见,在中方的压制下,日本没法轻举妄动,一意孤行的结局只会再次受到清算。
就当日本还在盘算如何“切香肠”时,美军已在为一场终极对决读秒。
近期特朗普与中方通话,强调“中美关系牢固”,试图为局势降温。但美国军方的行动却暴露更深层担忧——美军已将2027年设为台海冲突的“高危节点”。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考德尔在关岛要求驻军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延续了前任弗兰凯蒂的研判。
为何是2027?
一方面,这是解放军建军100周年,西方普遍认为大陆可能借此契机解决台湾问题;另一方面,解放军军力提升速度超预期。福建舰服役、歼-35量产、076登陆舰等新装备入列,使得美军传统介入手段日益失效。

美军推演显示,到2027年,解放军将拥有3个航母编队、500架隐身战机(歼-35已开始量产),以及让航母胆寒的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覆盖关岛)。
结合之前美方将领的多次表态来看,美军基本上已经默认2027年是中美发生冲突的时间节点。
而美军也在做着应对之策:
导弹饱和战术:紧急采购安杜里尔公司的“梭鱼-500”反舰导弹(年产量1000枚),用廉价巡航导弹消耗解放军防空网络。
潜艇优先战略:MK-48鱼雷“青春版”计划曝光,试图以50万美元单价实现大规模装备。
分布式杀伤:将反舰任务分散到陆军“海马斯”火箭炮和空军B-21轰炸机。
但这些方案都面临同一个死结——中国的工业产能是美国的5倍,战时导弹补充速度将是美军的3倍以上。
美军的准备工作,似乎都指向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一定会介入台海局势,但起码他觉得做这些准备能让他有这样的选择。

摆上明面的招数,我们大可见招拆招,真正要警惕的是藏在暗处的小动作。就像日本偷偷备战,复辟帝国主义这种危险行径,就需要高度警惕。
当然,日本的战略冒险也受制于美国态度。特朗普虽支持盟友,但明确不愿卷入中日直接冲突。而美媒指出,若日本主动挑起争端,美军支援力度将大打折扣。
短期看,中日对抗仍以经济与舆论为主。中国可能进一步限制稀土出口、收紧对日投资。长期而言,日本军国主义复苏注定难以得逞。不只是中国不允许,国际社会也不会允许。
中日关系的风暴眼,不在军事,而在历史与人心。日本若执意重走军国主义老路,必将迎来更严厉的国际清算;而中国手握经济与道义双王牌,时间始终站在正义一方。

日本极右翼以为能在中美博弈中“渔翁得利”,却忘了历史教训——甲午战争后日本窃取台湾,最终在1945年连本土都被盟军占领。
今天若重蹈覆辙,结局不会是第二个“珍珠港”,而将是首个“数字化广岛”——解放军的电磁脉冲炸弹和网络攻击,能在开战之时让日本全国电网瘫痪。
上一篇:股票行情快报:湖南白银(002716)11月27日主力资金净买入2451.83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