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美之间的第三轮关税谈判并未达成最终协议,但双方最终还是就“将24%惩罚性关税延迟90天”达成了一项协议。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其实,这显然是美国与中国在军事和经济领域进行激烈竞争时,彼此都无力彻底解决纷争时的一种无奈之举。
从延期的本质来看,双方都进行了一场战术性的喘息。这一举措,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短期好处,但从长远来看,依然面临着被外部压力不断压缩的局面。这其实是美国一方面通过拖延时间以缓解压力,另一方面则在通过战略施压,形成复杂的博弈关系。
在本轮谈判中,虽然文章篇幅较长,但内容非常丰富且引人深思。朋友们请耐心阅读,如果觉得有趣,欢迎点赞和关注,您的支持会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
首先,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短期内,我们的出口出现了反弹,暂时得到了缓解。关税的延期直接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以前由于145%的关税而积压的订单(如电子产品、机械和纺织品)得到了释放。比如在5月日内瓦协议之后,国际航运价格一度暴涨16%,同时,中欧之间的机电产品订单也激增了30%。此次关税延期预计将使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在三季度回升3%左右,进一步缓解就业市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
然而,复杂的国际环境依然没有改变。即便关税有所缓解,但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征收的税率依然维持在高达30%的水平(包含10%的基准税和20%的芬太尼专项税),远高于贸易战爆发前的水平。而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行业),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到5%以下,企业不得不加速布局“中国 N”,如转移生产基地至墨西哥、越南等地。然而,这也带来了额外的风险,转移过程中可能还需要面临高达40%的额外关税。因此,这次延期更多的是争取了时间,并未从根本上逆转产业链的分散趋势。
同时,国内的内需提振和结构性改革问题依然迫在眉睫。通过斯德哥尔摩协议,虽然一时没有解决中国出口依赖度高的问题,但美国要求“经济再平衡”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中国的出口依赖度依然高达18%,而美国一直希望通过降低出口占比,扩大消费市场,从而实现其经济的再平衡。国内经济也面临一定的挑战,房地产市场低迷,股市震荡,百姓的工薪待遇、教育、医疗以及养老压力依旧巨大,消费信心指数也未能回升至合理水平。这些问题促使中国不得不加大内需政策的发力力度,出台了诸如《民营经济促进法》以及加速新能源基建建设等举措,意在通过内需来弥补外需的不足。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和美国的拖延策略,中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应对美国在这一过程中施加的多重压力。美国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他们希望通过拖延时间来实现更多的战略利益。具体而言,特朗普政府在这场博弈中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特朗普希望通过延迟关税的重启来缓解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尽管美国财政部从关税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并且出口领域也取得了一定增长,但实际上,这些增加的关税最终还是由美国消费者来承担。美国4月的通胀率因为关税飙升达到了6.2%,一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惊人(如警服价格翻了4倍)。为了避免8月关税重启可能引发的通胀失控,特朗普政府选择通过延期来为美联储降息创造空间。
其次,稀土问题也是美国目前的一个痛点。中国控制着全球87%的军用稀土资源,这对美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美国曾通过4月对中国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导致美方F-35战机的生产成本暴涨了3倍。因此,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延迟关税来换取中国在稀土问题上的让步。尽管中国在谈判中做出了模糊承诺,暂停部分非关税措施,但没有在稀土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
另外,美国也希望通过这一延期,为自己的产业链重组争取更多时间。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所谓的“友岸外包”政策,试图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迫使日韩企业将生产线搬回美国,并通过与欧盟的军备采购协议来增强对美国的支持。然而,美国的这些举措不仅仅是为了遏制中国,同时也试图加速脱钩,建立更为有利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基于当前的局势,我们也不能忽视美国可能施加的升级压力。技术封锁、能源问题以及芬太尼关税等将继续成为中美博弈中的重要因素。美国可能在未来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限制中国对高端技术和设备的获取,尤其是AI芯片和光刻机等关键领域。此外,美国还会继续在能源和地缘政治上施压,特别是在石油领域。美方近期明确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否则将进一步加大能源关税,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因此,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中国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必须坚持以内循环为主,通过加快国内经济转型来抵消外部压力。同时,积极拓展南美、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此外,我们还需要利用中国在稀土等领域的优势,灵活应对美国的外交压力。
总之,中美之间的长期博弈是不可避免的,而美国的“延期”只是暂时的休战。未来,无论是从关税还是科技战、标准战等方面,中美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因此,中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个复杂的国际博弈中稳步前行。
上一篇:就业数据差解雇统计局长,美关税政策“回旋镖”正中谁的眉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