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似是在加税,但实则暗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博弈;看似针锋相对地对全球进行打击,其实背后则是对中国的独特关注。当地时间7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正式宣布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对等关税”,税率范围从10%到41%不等。然而当这份清单公布后,外界并没有立即关注最高的税率,而是被其中两个数字所吸引——巴西的10%和巴基斯坦的19%。令人困惑的是,巴基斯坦的税率如此之高,而特朗普曾威胁要对巴西征收50%的高额关税,但最终却选择了相对较低的税率。
在关税令正式公布的前十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庆祝其第二任期满六个月,并声称在其领导下,美国已经“彻底复苏”,成为了世界上“最受尊重”的国家。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他的这些言论正值民调支持率低迷之际。美国《经济学人》就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的不支持率已经跃升至他第二任期以来的最高点。由此可见,特朗普的自我表扬实际上是出于塑造自己强势领导者形象的愿望,意在借助强硬的贸易手段来提升自己的政治支持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曾与特朗普关系紧张的马斯克,最近也向共和党示好。据央视新闻报道,马斯克于6月27日向两大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各捐款500万美元,成为2025年上半年最大个人捐助者。特朗普对此反应积极,于7月24日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马斯克及其企业的支持,称希望他们能够实现更大的繁荣。从公开的分歧到资金的支持,这一转变标志着商界与政坛之间的关系正逐渐向合作倾斜。
正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所报道的,当地时间7月31日,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确定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征税的标准,特别是将所有经济体分为三类。那些与美国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将征收10%的关税,而与美国达成协议或存在小规模贸易顺差的经济体则需承担约15%的税率,最为严厉的则是那些与美国没有达成协议且有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税率相对更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个长长的关税清单中,巴基斯坦的19%和巴西的10%两个看似不合常理的数字引发了广泛讨论。巴基斯坦的税率竟然高于“传统盟友”印度的25%,更甚至面临惩罚性关税。然而这样的安排表面看似是出于经济考量,实际上却是基于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回顾今年5月,当印巴边境冲突加剧时,美国立即插手调停,而巴基斯坦领导人不仅对美国表示感谢,还派遣高级军官访美,并得到了特朗普的亲自接待。
到了7月,特朗普却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他公开表示,“印度经济和俄罗斯一样,已经陷入了停滞”,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则进一步评论,称印度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经济体。特朗普对印度的强硬姿态在此次清单中表露无遗,而对巴基斯坦的相对宽容则是对印度的一种间接打击。
那么,巴西的10%税率又有何内涵?尽管特朗普在7月30日威胁要对巴西商品施加50%高关税,结果第二天的清单却显示巴西的税率仅为10%,比欧洲、日本及韩国的税率都要低。这背后反映出特朗普对巴西的谨慎态度。由于美国与巴西之间长期存在贸易顺差,并且在农产品和能源领域依赖极深,贸然提高关税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此外,巴西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一员,其总统卢拉最近与中国频繁互动,积极倡导“去美元化”的政策。特朗普此时选择暂时“放过”巴西,显然并不是示弱,而是想在金砖国家之间制造出一种差异化的温度。
特朗普的背后真正的目标不是那些被征税的国家,而是中国。除了普通的10%至41%的税率之外,特朗普政府还特别加入了一项新条款,计划对通过第三国转运的商品征收高达40%的税率。这一条款显然是针对中国的,因为为了规避美国的高关税,许多中国企业已经通过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进行转口贸易。特朗普政府此次的行动意在堵住这一贸易渠道,确保原产地的准确性。
这不仅仅是普通的贸易政策,而是一次技术性封堵,针对的是中国出口链条的精准打击。这场风暴的表象是经济手段,深层次却是更为复杂的政治布局。两个看似奇怪的税率,并非意外,而是传达出深远的战略信号。迄今为止,在全球前九大经济体中,只有中国被特朗普的关税措施作为“例外”。这种区别对待并非偶然,从科技封锁到贸易限制,针对中国的种种措施已层层加码。可以大胆推测,目前特朗普并不会轻易放过中国,相反,他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战略行动,逐步强化与中国的对抗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