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于8月12日宣布继续延长关税暂缓期90天后,两国的关税战就再度进入休战期。然而,桌面上的休战,往往意味着桌下的暗斗会持续升级。事实证明,美国正在酝酿新的关税模式,以试图绕过中国对美国的关税反制。
8月14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涉及英伟达和超微半导体向中国销售AI芯片的协议,可作为其他行业的模板。
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来解读一下,他的意思是,接下来凡是美国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都可以参考此次英伟达的出口协议。而这个协议,指的是是特朗普于8月8日提出的,有关允许英伟达对华出口人工智能芯片,但是必须要上交其在中国销售芯片收入的15%给美国政府的协议。
表面上看,特朗普的这一举措是针对英伟达以及其他美国芯企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过去几个月确实是在想尽办法劝说特朗普,希望能允许英伟达对华出口芯片,现在特朗普松口了,但这15%的收益要上交,他怎么可能会同意。
然而,他和另外一家美国芯片制造商,即超威半导体都在8月11日同意了特朗普提出的条件,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这15%的出口关税,他必然会通过涨价的形式转嫁给中国的买家。
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贝森特所说的,英伟达的销售协议接下来会是其他行业的模板,那么这就等于是美国在变相对华加征15%关税。面对美国这一战略转型,中国迅速作出了回应。8月14日,中国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在头版刊文发出动员令,称美国反复摇摆的贸易政策仍是最大变数,全国唯有争分夺秒,抓准时机,尽快形成一定改革成果或基础,才能为下阶段国际经贸斗争打开更多空间。
特朗普与黄仁勋
回顾过去半年中美博弈过程,我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美国在初期阶段对华发起大规模关税攻势,遭中国强硬反制后,在中期阶段选择了与中国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迷惑性,不少国内专家和企业认为,美国被反制打疼以后,未来不会再对华发起新的关税战了。
然而这种想法是错的,事实证明在近期(第三阶段),美国已经开始准备和中国打拉锯战,而且采取了更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包括类似于此次的芯片协议,通过倾销市场成熟工业品以精准打击中国高科技企业。
而《经济日报》的提醒恰逢其时,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利用国家争取的关税暂缓期,尽快实现在产业链以及技术上的自主化,做好随时与美国摊牌的准备。如果现在不抓住机遇,还在依赖美国,那么一旦特朗普政府发起新的攻势,或者是美国转变政策,与中国恢复正常贸易往来,那么战略窗口期将很快关闭,最终仍然会受制于人。
因此,中国应对美国关税需秉持 “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的原则,通过强化多边规则博弈、加速技术自主创新、深化国际合作网络,正如 2025年 8月斯德哥尔摩会谈所揭示的,当中国展现出 “不愿打但不怕打”的战略定力时,美国终将不得不回到平等对话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