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的结果悬而未决,但是一个“最大赢家”已经出现了,特朗普不会想到,中国原本交给美国的订单,全被自家的“盟友”抢走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成果斐然”,实则“四面树敌”,就连其“忠实盟友”都对此颇为不满。近日,澳大利亚总理在公开场合称赞中方的做法,表示中国取消了对澳方的反制和贸易壁垒,却没有对澳方的利益和价值观进行干涉,中澳之间的贸易象征着胜利。看起来,中美贸易战还没分出胜负,但从中“受益”的国家已经出现了。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比前任更加务实】
在中美间“左右逢源”,澳大利亚成了受益者
回顾一下澳大利亚近年来的政策,总给人一种很强的“分裂”感:前脚跟着美国在南海搞联合军演,后脚又急着给中国送农产品;嘴上喊着“维护印太安全”,手里却攥着对华出口的天然气合同。
但不管怎么折腾,澳大利亚的经济数据倒是实实在在往上蹿,铁矿石、煤炭、葡萄酒这些“澳洲制造”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说白了,澳大利亚这两年在中美博弈里摸爬滚打,最后竟成了“闷声发财”的典型。
其实,澳大利亚的经济结构挺“拧巴”——国土面积大、资源多,但人口少、市场小,天生就得靠出口吃饭。
【澳大利亚靠出口“吃饭”】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和消费市场,对澳大利亚的资源、农产品、能源有着近乎刚性的需求。
这种依赖不是单向的,比如美国虽然是澳大利亚的“铁杆盟友”,但两国贸易长期是“美国买得少、卖得多”——美国对澳贸易逆差常年居高不下,换句话说,澳大利亚赚到的钱,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与此同时还要向美国“倒贴”。
这种情况意味着,要是真和中国“闹翻”了,澳大利亚的企业得喊疼——矿山停工、农场滞销、酒庄关门,这些代价谁都扛不住。
澳大利亚上届莫里森政府犯的错就在这儿:跟着美国搞“脱钩”,结果怎么样?
中国反手就收紧了澳洲煤炭、大麦、葡萄酒的进口限制,澳洲红酒商库存堆成山,煤矿工人集体抗议。
阿尔巴尼斯上台后引以为戒,赶紧修复关系,现在中澳贸易回暖,出口数据飞涨,这就是市场规律的威力,口号喊得再响,也抵不过国内企业对订单的实在需求。
【澳大利亚资源丰富】
“捡漏”美国,贸易战的意外“红利”
说起来,澳大利亚能有现在的大好局面,还得“感谢”美国自己作妖,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全球发起关税战,连盟友都没放过——对欧盟加税、要求日本农产品进口不再设限,基本上是“想一出是一出”,什么都不放过。
但澳大利亚比较特殊:一来它是“五眼联盟”重要成员,二来美国需要它在亚太牵制中国,三来美国的稀土矿还没着落,所以美国对澳关税始终留了条缝,10%的基准税率比其他国家低一大截。
但问题在于,美国对华加税的商品,很多刚好是澳大利亚能“补位”的,比如煤炭:中国本来是美国煤炭的重要买家,加税后美国煤成本涨了,澳洲煤顺势接盘;
再比如农产品:美国大豆、牛肉被加税后,中国转而从澳洲多买;就连液化天然气,美国原本想靠页岩气抢占中国市场,结果贸易摩擦一闹,澳洲能源反而成了“香饽饽”。
说白了,澳大利亚之所以“抢到”了订单,不是因为澳大利亚多会“抢”,而是美国亲手把市场“拱手相让”,为了狭隘的目的,失去了实打实的利益。
与美国相比,更注重务实的澳大利亚现政府自然愿意笑纳这波“泼天的富贵”,甚至巴不得美国腾出更多空位来,让自己补位。
【美国腾出的位置,都被别国捡漏了】
“左右逢源”是表象,隐患藏在骨子里
当然,澳大利亚现在看着风光,但日子过得并不踏实,表面上是“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可这两头并不能总是兼顾。
打个比方来说,中国是澳方的“衣食父母”,美国是澳方的“安全保镖”,可“保镖”要价越来越高,还总想着威胁“衣食父母”,此时澳大利亚该何去何从呢?
最明显的例子是台海和南海问题,阿尔巴尼斯政府嘴上说“不想在中美间选边站”,但美澳联合声明里总少不了“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维护南海自由航行”这类话;更别说澳方军舰还跟着美国、日本在南海搞联合演习,明摆着给中国添堵。
再看关键矿产:澳方出台《关键矿产战略2023—2030》,说是要“保障供应链安全”,实则是在美国施压下限制中国投资稀土矿,甚至把中国拒之门外——这些动作看着是“经济自主”,实则是跟着美国的“去中国化”节奏走。
更要命的是,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像个“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前几年莫里森跟着美国喊“中国威胁”,结果自家企业被中国市场“惩罚”;现在阿尔巴尼斯想修复关系,可美国那边又开始搞“印太战略”,逼着澳洲在中美间“选边”。
归根结底,澳大利亚这几年的“受益”,本质上是中美博弈中的“阶段性红利”——中国需要稳定资源,美国无暇顾及盟友,这才给了澳洲喘息的机会。
【“左右逢源”只是表象】
但这种好运能持续多久?看看欧洲那些被美国坑惨的国家就明白:当“棋子”终究是“棋子”,哪天大国博弈需要牺牲“棋子”时,澳方的“经济蛋糕”说不定说没就没了。
对澳大利亚来说,真正的出路不是在中美间“左右腾挪”,而是学会独立思考——中国市场这么大,好好经营就能吃饱饭;美国的安全承诺再“可靠”,也不该拿自己的经济命脉去换,毕竟,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