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军广泛应用的中空长航时无人作战平台,MQ-9“死神”正加速由单一侦察/打击工具向多域作战核心节点转型。近年来,美军围绕印太方向密集开展针对性技术升级与实战化演训,重点强化其海空一体化监视、跨平台通信中继、快速部署与精确打击等能力。尤其是2025年4月举行的“死神烟雾”演习首次明确对标“太平洋地区实力接近对手”的作战场景,并以海上作战为主要课题,已然凸显了MQ-9在多域杀伤链中的中枢作用。鉴于其在印太地区空海联合作战与多域协同中的潜在威胁,我军亟需深入研判其技术演进与战术运用,制定体系化反制措施,确保区域安全与作战主动权。
一、MQ-9在印太方向的能力进化
近年来,MQ-9在美军战略调整中逐步转型为多域作战的综合作战节点,尤其面向印太战区的海空一体化和跨域协同任务。通过传感器升级、远程数据链接入及多样化载荷,MQ-9已由单一战术工具演变为具备情报收集、目标指示、通信中继和远程打击能力的多功能平台,其主要作战功能与集成路径如下表所示。
表1:MQ-9主要多元作战功能与集成路径
结合上表可知,美军正通过多模块融合升级,赋予MQ-9多维作战能力,推动其成为空-海-陆多军种联合打击的核心平台:
集成FINN通信中继吊舱,强化其作为空-海-陆三军联合杀伤链的关键节点作用,提升打击链路的灵活性与延展性;
配备反潜吊舱,以实现远程布设与反潜信息回传,助力美军在广域海域构建分层、协同的反潜作战体系;
通过配备STOL组件支持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分布式部署、动态轮换”作战架构,提升前沿持续侦察和快速反应能力;
持续推进网络安全、战场感知和激光防御等模块升级,以增强多域高强度环境中的生存性和任务持续性,推动MQ-9向多域作战体系的关键节点转型。
二、MQ‑9印太多域作战演训与潜在威胁分析
为了确保MQ-9能在印太方向的复杂战场环境中发挥作用,美军持续开展高强度、实战化的跨域演训,调动MQ-9参与多域联演、多平台协同与任务负载试验,检验其在通信中继、远程侦察、反潜支援及空中防御等多重任务中的适配度与作战效能。
表2:MQ-9无人机2024年以来典型演训
结合上述演训结果可知,MQ-9在海空域监视、跨平台协同、快速部署等方面的能力已得到初步验证。美军通过这些演训活动,逐步明确了其在印太方向的作战构想,为我军研判其潜在威胁、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1)常态化海空监视手段增强,对我军日常军事活动构成持续压力
在“Reaper Smoke”等演习中,美军测试了MQ-9对广阔海域的持续态势感知能力,验证了其可在未交战状态下,提供连续的海上目标图像与航迹信息,为美军空海打击平台提供预警和目标提示。若将此类平台常态化部署于第一岛链周边,将对我军日常训练和部署构成持续监视压力。
(2)滞空与打击窗口延伸,对岛链节点目标形成点状威慑
“Advanced Wrath”演习验证了MQ-9挂载GBU-12惰性小型精确弹药实施远距打击的能力。尽管其载弹量有限,不足以对大型防御阵地构成决定性威胁,但凭借长航时、任务响应快、目标指示能力强等特点,其在局部冲突中实施快速精确打击的潜力不容忽视。未来我军分散部署的指挥节点、通信枢纽等高价值小型目标,可能会成为其重点威胁对象。
(3)快速部署能力增强,提升区域应急投送能力
“Reaper Castillo”演习展示了MQ-9在简易跑道上完成起降与补给的能力,体现了其在基础设施不足环境下的快速展开能力。
2024年12月Reaper Castillo演习中MQ-9A无人机加油
在美军于关岛、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前沿支点持续部署的背景下,MQ-9在局势紧张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被快速投送至南海、东海等关键区域,从而充当前沿空中感知与打击平台,进一步增加我军防御压力。
(4)跨平台协同扩展,融入多域联合作战网络
“Project Iron Agility”演习中,MQ-9通过战术数据链向F-16传递侦察情报,完成了“传感-打击”闭环,展示了察打协同的作战模型。这符合美军构建“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体系的核心理念。
在该背景下,MQ-9不仅执行侦察与打击任务,还被赋予战场感知节点、通信中继、临时打击平台等多重职能,逐步嵌入多军种多域作战网络。其网络化能力的提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美军对战场态势的响应速度与资源统筹能力,由此对我军体系化作战构成新的挑战。
三、面向MQ-9多域杀伤链威胁的我军反制与防护路径
随着MQ-9在印太战区多域作战体系中的地位上升,其情报感知与通信中继功能对我军海空作战安全构成新的威胁。因此,我军需要从体系化反制出发,构建针对性防护与压制手段,包括干扰或瘫痪其数据链、削弱其目标指示能力、实施远程火力打击等。同时,我军还应加快推进多域信息融合与快速决策机制建设,压缩MQ-9在美军跨域作战链条中的作用环节,从根本上削弱其在战场上的支撑价值。
(1)提升综合探测与隐蔽能力
我军应部署相控阵雷达、低空雷达、光电传感器等多功能探测设备,结合卫星、无人机及海面舰船多平台数据融合,实现对MQ-9及其他空中目标的有效识别和跟踪。
同时,我军加强重要阵地的伪装遮蔽,降低其红外和光学特征暴露,合理控制通信频率和时长,并利用假目标和虚假信号误导对手侦察,提升隐蔽防护能力。
(2)强化电子战与信息对抗能力
针对MQ-9依赖实时数据传输的弱点,我军可部署小型电子干扰装置,切断其情报回传链路。同时我军海军舰艇应配合利用软杀系统及定向干扰天线进行断续压制,同时加强电磁管控,掩护我军关键行动,进而有效提升我军电磁对抗与反干扰能力。
(3)完善多层次防空与拦截手段
在应对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威胁时,我军可依托现有的短程防空系统与便携式导弹武器,形成对低速、机动能力有限目标的有效拦截,同时还可探索小型无人机的伴随干扰与压制作用,并通过中型多用途战机实施中空机动拦截,配合重型战机执行远程威慑与对抗,从而构建起多层次的空中驱离与防护体系。
此外,我军关键设施应实行多点分散部署和备用设备预置,以提升其抗打击韧性。同时,我军还应强化便携导弹拦截效能及无人机协同能力,以适应无人机威胁的发展趋势。
(4)配备一线反无人机工具与快速响应机制
我军需为前线单位装备便携式干扰器、小型雷达和车载近防系统,建立覆盖关键区域的快速反应圈。同时,我军需完善统一通报机制,实现对MQ-9等目标的快速识别、信息共享与联动反应,提高现场处置效率和战场应急能力。
(5)统筹指挥控制与协同作战能力
我军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指挥平台,实现对无人机、敌机、导弹等多类空中威胁的集中管理与快速决策,并完善预警、响应和联合作战机制,确保指挥链的高效畅通,提升对MQ-9等类似平台的实时反应能力,优化兵力和资源配置,提升整体作战效能。(来源: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