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两国关于关税战延期90天的消息传出,再加上两国领导人本年度第三次通话,让不少人认为中美关系似乎有了些许缓和。毕竟,在过去的八年中,贸易摩擦和政策博弈从未间断。如今突然出现一个明确的延期信号,难免让人好奇,这90天的延续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较量?
过去,美国一方面加征中国关税,另一方面实施制裁,似乎打算通过这些手段逼迫中国让步。那么,为什么现在美国在妥协?而且,大家一直说中国经济强大,那强在哪呢?西方国家反复提到的GDP数据,真能准确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吗?今天,我们从俄乌战争的经验出发,逐步解开这些疑问。
要理解美国为何对中国做出妥协,我们首先得理解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在实力评估上会犯错误?俄乌战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战争爆发之前,许多美国政客直言,俄罗斯不过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经济规模和意大利差不多,认为只要制裁就能将其打垮。甚至拜登曾信誓旦旦地说,美国和欧盟联手制裁,卢布将成为废纸,俄罗斯经济将萎缩一半,甚至连世界前20大经济体都进不去。
结果却大出人意料:卢布没有变成废纸,俄罗斯经济也没有崩溃,反而是西方阵营自己先乱了。欧盟许多国家遭遇了高通胀、能源短缺,经济困境比俄罗斯还严重。为什么会这样?根源就在于西方对GDP的统计方式存在问题。欧盟自2014年起就将毒品交易、走私等非法活动也算进GDP,所谓“反映完整经济活动”。但依靠这些灰色产业计算出的GDP,真的能反映真实经济实力吗?美国更为夸张,天价的医疗账单被算作GDP的一部分,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17.6%,即便很多美国人看病都需要贷款,但这部分支出却被当作经济增长的贡献。
此外,美国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行业(统称FIRE部门)占GDP的比重甚至超过制造业的两倍。可这些领域大多是“钱生钱”的游戏,银行靠放贷赚钱,保险公司靠卖保单赚钱,房产中介靠倒腾房子赚钱,然而这些并没有直接生产出实际的商品。这样的GDP,看似华丽,实际上却经不起考验。就像俄乌战争一样,西方认为高GDP就能压垮俄罗斯,结果发现,即使是穿着爱马仕、背着LV,士兵也扛不住俄罗斯的一发炮弹。
同样,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时,也是犯了类似的错误。美国拿着低估的中国GDP数据,以为中国是个“软柿子”,可打了几年才发现,中国根本捏不动。如今,关税延期已是美国第三次妥协。此前在日内瓦,双方曾将关税加到145%,看着美国商店货架空空如也、制造业因为缺少中国零部件而停产,美国只能暂时停手。此外,在中国切断稀土出口后,美国迅速撤销了对中国留学生、喷气发动机出口和半导体设计软件的制裁,哪怕部分稀土出口后来恢复,也依然如同一把悬在美国头上的剑,至今影响美国的军工产业。
这些都表明,美国曾经对中国经济实力的判断错得离谱。既然西方的GDP统计方式不可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经济的实力呢?我们不妨从硬产出、工业产能和民生消费等具体数据来看,这些更能反映出经济的真实实力。
例如,工业领域的一个很直观的数据:根据日立圣地亚哥教会大学拉斐尔·古德曼博士的研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是美国的1.3倍,但实际的工业产出却是美国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具体来说,中国的机器人安装量比欧洲和美国加起来还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每三到四年消耗的混凝土量,相当于美国100年的消耗量;每年生产的钢铁占全球54%、铝占59%、化工产品占63%,甚至连锂电池的生产量,中国一个月的产量就超过美国一年的产能。这些数据直接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再来看民生数据: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中国人均GDP为2.1万美元,略低于墨西哥的2.2万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数字为2.3万美元,略高于墨西哥。然而,实际上,任何去过墨西哥的人都知道,这个数据根本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中国的生活水平显然远高于墨西哥。那么,中国的真实GDP到底有多大呢?根据民生数据和全球经济规律推算,中国的人均GDP应该在3.5万到4万美元之间,总量大约为49万到56万亿美元,几乎是美国的1.8倍。
如果我们从更接近实际产出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工业产出已经达到了12万亿美元,是美国的3倍。全球制造业的产出中,中国占了39%,美国只有9%。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经济体。而且,真正的经济力量不是依靠印钞机的数字,而是通过实际的产业链、工业基础和生产力实现的。
现在可以明白了:美国为什么不断妥协。特朗普曾清楚地知道,不可能通过加关税逼迫中国让步。美国可以通过加税压制欧洲、日本和韩国,但中国并不是“软柿子”,它有强大的产业链和工业产能,也有足够的反制手段。最近在美国社交媒体上,一个流行的梗提到:中国在很多行业的发展曲线,都会在某个时间点与美国交叉,并迅速超过,最后将美国甩在后面。这不是巧合,而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如果现在还有一些分析师或政治人物认为美国是甲方,中国是乙方,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依赖于美国的消费者,那他们无疑是在重复俄乌战争中的错误判断。对美国来说,维持这场贸易战不如先解决自身的问题:虚高的GDP、停滞的制造业以及不断加剧的国内矛盾。而对我们来说,正确理解中国经济的真正实力,不仅是为了驳斥西方的偏见,更是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看到我们的优势:这场竞争,最终拼的是产业链、工业基础和实实在在的产出,这才是中国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