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AV7系列两栖战车,全面退役。随着AAV7的全面退役,中国的05式两栖家族,出现了“独照峨眉峰”的局面。那么,美国的AAV7系列两栖战车,为何会全面退役。中国在05式两栖家族之后,又会如何发展呢?今天,我们就根据中美两国的不同情况,聊聊双方两栖车辆的发展和变化。
美国AAV7系列两栖战车
首先,我们聊聊美国的AAV7系列两栖战车。AAV7系列两栖战车,属于美国70年代发展、服役的履带式两栖战车,战斗全重22吨多。作为两栖装甲车辆,水上最大速度13公里。AAV7系列两栖战车,属于冷战时期的产物。在冷战期间,美国需要考虑两栖登陆作战的需要,发展了各种两栖装甲车辆,并且出口到了各个地区。
例如日本、韩国、泰国,都进口了大量的AAV7两栖战车,甚至海峡对岸也装备了一定数量。作为冷战时期的装备,进入2010年代以后,AAV7系列两栖战车,已经出现了速度太慢、防护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21世纪初期,中国发展的05式两栖家族,水上最大时速40—45公里,比美国AAV7快了整整3倍。
美国ACV两栖家族
21世纪初期,美国开始发展新一代的EFV两栖战车项目,水上最大速度50公里。这个项目,非常吓人。但是,在2011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EFV两栖战车项目,成为了历史。由于新一代的EFV两栖战车项目,已经作废,2010年代,美国又开始了ACV两栖战车项目。请注意,ACV两栖战车项目,并不是履带式底盘,而是大八轮底盘。
公正客观的说,大八轮底盘,在很多方面,仍然不如履带式底盘,例如全地域通过性等等。2025年9月,随着AAV7系列两栖战车,全面退役,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全面告别履带式战车,全面使用大八轮两栖战车。同时,也意味着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模式已经一步步调整。
美国ACV大八轮家族
使用大八轮底盘两栖车辆,有利于快速机动和运输投送。但是,全面依靠大八轮底盘两栖车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装备调整来看,已经基本放弃了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可能性,转而以小规模局部干涉为主。作战对象,也是以中小国家为主,彻底放弃了在东亚大陆“刷存在感”的可能性。
毕竟,美国海军陆战队,不可能依靠ACV家族,硬碰对方的重型合成旅。从两栖装备的调整和发展,也能看出作战任务的变化。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不同,大规模渡海作战、岛屿登陆作战,一直是解放军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解放军陆军,拥有相当数量的两栖合成旅。海军的海军陆战队,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
海军陆战队05式两栖战车
早在条件有限的年代,解放军部队,已经批量装备63系列两栖坦克、63C两栖战车等装备。进入21世纪初期以后,更是推出了05式两栖战车家族。05式家族,非常庞大,包括了两栖战车、两栖突击车、两栖输送车、两栖抢救车、两栖指挥车等等,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也是解放军部队,发起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重要装备。
不过,即便是05式两栖家族,也是21世纪初期设计、发展而来的,属于20年前的技术。按照2025年的视角,很多设计和技术配置,已经明显滞后。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实际作战任务的不同,发展新一代两栖车族,已经成为了刚需。
05式105毫米突击车
其实,从2024年开始,网络上已经陆续出现了新一代两栖车族的各种照片和视频,例如新一代的两栖突击炮、两栖战车、两栖输送车、两栖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等,已经先后“半公开”亮相。与之前的05式车族相比,新一代两栖车族,履带式底盘更加稳定、装甲防护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以新一代两栖战车为例,可能使用了无人遥控炮塔。
与第三代轮式步兵战车、伞兵战车的综合配置,非常接近。而且形成了新一代的两栖车族,形成了标准的体系化配置,这一点至关重要。也许大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2025年9月的阅兵式,大家不难看出,解放军部队在装甲车辆发展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甲弹对抗”思维,而是成体系的“信火一体”概念,强调整个体系的全面配合。
陆军100式支援战车
不仅仅是陆军装甲车辆,海军陆战队、空降兵部队,也是类似的理念模式。美国AAV7两栖战车退役,全面放弃履带式两栖战车,符合美国的实际情况和无奈取舍。中国在05式两栖家族之后,进一步推出新一代的两栖车族,也符合解放军部队2020年代、2030年代的实际作战需要。
726型气垫登陆艇,投送15式坦克
请大家联想一下,075型、076型两栖攻击舰、071型船坞登陆舰,结合各种坦克登陆舰、快速滚装轮等船舶,组成了庞大登陆集群,一次性能够投送多少登陆力量。新一代两栖家族上岸以后,肯定会迅速拓展登陆场地,为陆军重型、中型合成旅的进一步登陆,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安全距离。
大型两栖混合编队
关于我国陆军发展、变化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