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各国央行跟商量好了似的,都在悄悄把一箱箱沉甸甸的黄金往自家国库里搬。另一边,是美国拼了命想往全世界推销的“美元稳定币”,结果雷声大雨点小,连不少过去对美元死心塌地的发展中国家,现在都躲着走。
一边是几千年来颠扑不破的硬通货,一边是号称“锚定美元、安全便捷”的未来科技。按理说,后者应该更受欢迎才对,可为什么大家宁愿费劲地倒腾黄金,也不想碰看似轻便的稳定币?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能让所有人脊背发凉的问题:美国那笔已经滚到快35万亿美元的国债,到底打算怎么还?
你可能觉得,这跟我们普通人有啥关系?关系太大了。普京总统的高级经济顾问安东科比亚科夫,前不久在东方经济论坛上说,美国正盘算着一盘大棋,想靠着加密货币,让这笔天文数字的债务“凭空缩水”,最后让全世界所有持有美元资产的人,来为这个窟窿买单。
美国有个叫迈克尔塞勒的亿万富翁,甚至公开给白宫支招,说干脆把美国的黄金储备全卖了,换成比特币,然后坐等比特币暴涨,直接让那35万亿的债务“归零”。
听着是不是又疯狂又刺激?但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好好扒一扒这背后,美国到底在布一个什么样的惊天大局。
要看懂美国现在想干嘛,咱得先翻翻它的“黑历史”。其实,靠着“印钱让债务贬值”这招,美国早就玩得炉火纯青了,只不过以前用的是传统印钞机,现在想换个“加密货币”的马甲而已。
你把时间拨回到二战刚结束那会儿。当时的美国,跟现在一样,也是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联邦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重,早就超过了100%。按理说,欠了这么多钱,得勒紧裤腰带还吧?可美国政府不这么想。它干了件什么事呢?它跟美联储一合计,联手推高通胀。
那几年,美国物价呼呼地涨,涨了超过三成。与此同时,美联储还死死地把利率压在低位。这么一来,政府借钱的成本就特别低。财政部趁机发了海量的国债去搞基建,经济看起来一片繁荣。可实际上呢?通货膨胀就像一台稀释机,把你手里的钱,和我手里的钱,还有美国政府欠的钱,一起变得不值钱了。就这么过了十几年,美国的债务占GDP比重,轻轻松松就降到了40%以下。这账,就这么“赖”掉了。
到了70年代,美国玩得更绝。尼克松总统一句话,直接把美元和黄金给脱钩了。之前全世界都信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说崩就崩。结果是什么?美元大幅贬值,通胀率一路飙到两位数。我听老一辈的人讲,1980年那会儿,物价一年就能翻一番,普通人手里的存款,眼睁睁地看着变成废纸。
可这对美国政府来说,却是天大的好事。债务的实际价值又被稀释了一轮,原本该还100块的债,通胀完了,实际购买力可能只剩一半。这相当于让全世界帮着美国政府,把它欠的债给填上了。
最近的一次,就是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一口气推出了几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市场上美元泛滥成灾。结果我们都看到了,美股、楼市,甚至加密货币都跟着疯涨,而美国的国债规模,也从23万亿,一路冲到了接近35万亿。全世界的债主都捏着一把汗,生怕美国还不上。可实际上,高达9%的通胀率,早就把这些债务的真实价值给“缩水”了一大截。
看明白没?这套“欠债-印钱-通胀-稀释债务”的连招,美国已经用了快一个世纪了。
既然传统印钞这么好用,美国为啥还要费那么大劲去搞稳定币呢?
原因很简单:它想把这笔“通胀税”,更隐蔽、更高效地卖到全世界,还不引发国内老百姓的剧烈反感。
你想想,传统印钞有个大麻烦,就是钱印多了,国内老百姓马上就能感觉到,去趟超市,菜价贵了,加油站的油价涨了,这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但稳定币这东西,就能巧妙地把这个矛盾给转移出去。
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美元稳定币,比如USDT、USDC,它们背后靠什么支撑?靠的就是短期美国国债。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去买卖稳定币,本质上,就是间接持有了一笔美债。而那些稳定币的发行商,为了保证能1:1兑换美元,就必须不断地增持美债。
这下你明白这个局的精妙之处了吧?如果稳定币能在全世界普及开来,就会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用稳定币的人越多,市场对美债的需求就越大,美国财政部就能发行越多的国债,继续借钱度日。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等到哪天,美国觉得债务又太多了,需要“稀释”一下了,它只需要开动印钞机,让美元通胀贬值。这时候,全球所有持有美元稳定币的人,手里的资产都会跟着一起缩水。这笔损失,就相当于全世界用户,一起帮美国交了一笔“通胀税”。
更“聪明”的是,这事儿还能藏起美国政府的操控痕迹。稳定币不是美联储或者财政部直接发行的,而是像Circle、Tether这样的私人公司,甚至是苹果、Meta这样的科技巨头都能申请发行。这看起来跟政治毫无关系,纯粹是市场行为,但实际上,却能达到央行级别的货币控制效果。
可各国央行都是人精,能看不穿这个“信任陷阱”?美国连运行了几十年、全世界都认可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都能说推翻就推翻,谁能保证,未来它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承认稳定币背后那些国债的支撑承诺?
在国家级的资产安全面前,那种“靠审计报告和发行方保证”的数字代币,跟金灿灿、沉甸甸、看得见摸得着的黄金比起来,信任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这,就是为什么各国央行宁愿当“守财奴”去囤黄金的根本原因。
稳定币这条路,现在看来推得不太顺。但你以为美国就没辙了吗?不,它还有个B计划,而且这个计划更疯狂——把目光投向了比特币。
只不过这次,美国政府没打算自己赤膊上阵,而是让私人公司先去“趟雷”。
前面提到的那个亿万富翁迈克尔塞勒,他的建议听起来像天方夜谭:让美国政府卖掉所有黄金储备,用这笔钱去市场上大量购买比特币。这么一来,金价会被打压,沉重打击那些囤黄金的国家;同时,美国将成为比特币最大的持有者,最终把比特币推上“全球储备资产”的神坛。
按照他的设想,一旦比特币成了新的“数字黄金”,它的市值可能会涨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度,到那时,别说35万亿,就算更多的债务,可能都会迎刃而解。
虽然美国政府嘴上说着“不会用纳税人的钱去买比特币”,暂时否了这个提案。但暗地里的动作,早就开始了。有家叫MicroStrategy的美国上市公司(也就是塞勒的公司),过去几年一直在疯狂买入比特币,现在已经囤积了超过21万枚,成了全球持有比特币最多的上市公司。
一家公司,用这么大的规模去增持一种高风险资产,背后很难说没有官方的默许甚至暗示。更关键的是,美国政府早就有“私人公司先干,政府后期接盘”的先例。就在不久前,美国政府还买入了芯片巨头英特尔10%的股票。
你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剧本:如果比特币真的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认可度,美国政府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式,通过收购MicroStrategy这样的公司,来间接掌控这些巨量的比特币。
这种“藏在幕后”的操作,既不用官方公开表态承担风险,又能悄无声息地达到战略目的,这和美国政府对比特币从一开始的打压否认,到现在的逐步认可和监管,态度上的转变简直如出一辙。
聊到这,无论是稳定币还是比特币,美国的核心目的其实从来没变过:想尽一切办法,让全世界为它那天文数字的巨额债务买单。而这个过程,必然会带来一场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深刻的财富大洗牌。
这场洗牌的规则,其实一点也不复杂,甚至很残酷:手里有资产的人,更容易在这场洪流中受益。
回顾过去几次大的通胀周期,你会发现,股票、房产这些核心资产的价格,都会跟着水涨船高,拥有这些资产的人,账面财富会越来越多。可普通的上班族就惨了,工资上涨的速度,永远追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手里的现金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生活水平只能被动地下降。
这种靠金融操作来转移财富的方式,比直接加税、削减福利要隐蔽得多,但对你我钱包的杀伤力,却一点也不小。
我们普通人,没法改变这种全球博弈的大趋势,但至少,我们得看清楚方向,保护好自己的血汗钱。
看清这个局,你就会明白,为什么现在全世界的聪明钱都在动。与其把钱死死地攥在手里,等着它慢慢“蒸发”,不如去关注那些真正能抵御通胀的资产。比如,那些能够代表经济长期增长方向的优质公司股票或指数基金;那些能提供实际使用价值的房地产;当然,还有各国央行都在用真金白银投票的——黄金。
至于比特币,虽然它的波动性巨大,风险极高,但在全球法定货币都在不断超发的背景下,它作为一种“数字稀缺资产”,也确实成了不少人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选项。
现在,全球央行囤积黄金的动作,美国科技巨头对加密货币的布局,都在释放着同一个信号:一场围绕美国债务的全球金融博弈,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这不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更是一场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财富未来的大变局。
上一篇:ETF主力榜 | 科创半导体设备ETF(588710)主力资金净流出2406.60万元,居可比基金第一-20251014
下一篇:ETF主力榜 | 黄金基金ETF(518800)主力资金净流出6011.03万元,居可比基金前3-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