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次亚洲行,怕是有点打自己脸的味道。
10月24日晚,特朗普坐着“空军一号”飞向马来西亚,开启对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的亚洲三国之行。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透露,这趟行程的核心就是签关键矿产协议,还要在30日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
说白了,特朗普这是去找“替代品”了。

眼下的时间节点很微妙。就在启程前四天的10月20日,特朗普刚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白宫签了份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当时特朗普还信誓旦旦地说:“大约一年后,我们将拥有如此多的关键矿产和稀土,多到你都不知道如何处理。”
这话听着挺提气,但问题是,澳大利亚那边的稀土生产基础设施落后、成本又高,真要把产能提上去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根据协议,澳方承诺未来六个月先投入30亿美元启动项目,但光是削减审批程序、建设加工设施,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
问题还不止这些。专家们早就提醒美方要清醒,美国要建起独立的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10到20年。这还不算技术积累和人才培养的时间。
中国掌握着全球85%以上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稀土永磁体产量占全球80%左右,这可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产业优势,不是砸钱就能立马复制的。

相比之下,美国重启的稀土矿,预计到2025年底能生产1000吨钕铁硼磁体,还不到中国2018年13.8万吨产能的1%。澳大利亚虽然稀土储量不少,但冶炼提纯技术远远落后,大部分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
特朗普心里其实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在飞往马来西亚的途中,他突然话锋一转,称“希望中方能协助解决俄乌冲突”。
这个表态耐人寻味,一边想着怎么绕开中国搞供应链,一边又要请中国帮忙调停俄乌。打的什么算盘?无非是想拉中国施压俄罗斯,离间中俄关系,然后腾出手来集中“对付”中国。
这套路太明显了。特朗普从去年12月起就多次提到“中国可以帮忙”解决俄乌冲突,5月份又重申可能寻求中国帮助推动俄乌和平协议。
但中方的立场一直很坚定,外交部多次强调,中方致力于推动俄乌停火止战,但这是基于自身的原则和立场,不是谁想利用就能利用的。

特朗普这种一边拉拢一边施压的做法,显然是把中国当成了他实现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想着先解决俄乌问题,再回头腾出精力全力应对中国。
启程前,特朗普还老调重弹地炒作“芬太尼问题”,试图增加对华谈判筹码。芬太尼这张牌他从2018年就开始打,今年重新上台后,又以此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不过中方在7月份就明确回应过:芬太尼是美国的问题,责任在美国自身。特朗普这种反复拿芬太尼说事的做法,本质上还是想在经贸谈判中占据主动,给国内选民一个“我在对华强硬”的姿态。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套路在中国这里越来越不好使了。10月初,中国商务部就强化了稀土及技术出口管理,还收紧了高端锂离子电池的出口管控。
这些反制措施的信号很明确:中国不会被动应对压力,而是会依据自身利益和原则行事。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成功,已经改变了贸易谈判中的力量平衡,英国《金融时报》都承认“让胜利的天平向中国倾斜”。

这次亚洲行,特朗普要去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签矿产协议,还要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选择这个平台很有讲究——既能向盟友展示美国重返亚太的决心,又能借机向中国施压。
但现实是,全球稀土产业格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靠几个协议就能重塑的。马来西亚虽然也有稀土资源,但开采和加工能力远不能和中国相比。
日本韩国虽然技术实力不错,但关键矿产储量有限,还是得依赖进口。真要绕开中国搞一套独立供应链,技术难度、时间成本、资金投入都是天文数字。
眼下特朗普这一圈跑下来,能拿回多少实质性成果还真不好说。85亿美元的澳大利亚协议听着挺大,但真要落地执行,面临的技术、成本、环保等问题一大堆。

更不用说澳大利亚政府内部对矿业开发的环保争议,当地社区的反对声音,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障碍。特朗普在白宫签协议时说得轻松,真到执行起来,恐怕要头疼的事还在后面。
特朗普这种一边打压一边示好的做法,实在是有点自相矛盾。既想让中国在俄乌问题上配合,又想在经贸上全面对抗;既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又发现短期内根本做不到。
这种矛盾心态,反映的恰恰是美国在面对中国时的战略困境——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却又不愿承认这种依赖,结果就是政策左右摇摆,说一套做一套。
接下来几天,特朗普在亚洲的每一场会谈、每一份协议,都会被外界仔细审视。但无论他签多少协议,说多少漂亮话,有一点是改变不了的: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实现的,更不是靠对抗和施压就能达成的。
中方会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该合作时合作,该反制时反制,绝不会因为外部压力就改变原则立场。

特朗普这趟亚洲行,表面上是去签协议拉盟友,实际上更像是给国内选民交代,告诉他们,你看,我正在努力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恐怕要比他想象的大得多。
10到20年的时间表不是说着玩的,而澳大利亚的基础设施短板、马来西亚的产能限制、日韩的资源匮乏,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硬伤。
特朗普能在任期内看到“多到不知道如何处理”的稀土?怕是做梦都未必能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