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帅 通讯员 宋晓东 贺志华 潍坊报道
“你看这蜜薯,个头匀、甜度高,拉到‘金薯谷’农贸综合体分拣打包、发货,24小时准就能到消费者手里!”安丘市柘山镇谭家秋峪村党总支书记谭培江捧着刚挖出的蜜薯笑着说。
今年以来,柘山镇紧扣“一镇一产业提升”部署,锚定蜜薯产业,以“党建引领、公司运营、联合社纽带、农户参与”的模式破局增收,让蜜薯田从“分散种”变为“抱团闯”,蜕变为富民强村的“黄金地”。
把“单打独斗”拧成“抱团攻坚”
“以前种蜜薯,选种、技术、销路全靠自己,忙活一年挣不了多少。现在党组织牵头,种苗统一供、技术有人教、卖货不用愁,心里踏实多了!”金钱洼村种植户郭世堂的感慨,道出了柘山镇蜜薯产业的关键转变——以党组织为核心,把分散的资源、农户“拧成一股绳”。
为让蜜薯产业真正“立得住、走得远”,柘山镇多维度注入“红色动能”,从顶层设计到一线落地全程发力。思想破冰聚共识是第一步,镇里组织村“两委”干部、种植大户赴天津、济南、烟台等地考察学习10余次,用差距对比敲醒思想,最终把“发展蜜薯、实现共富”变成全镇的共识。组织架构强支撑是核心,成立蜜薯产业联盟,每个蜜薯村明确1名村两委干部对接蜜薯种植,确保产业发展不偏航、不走样。头雁领航带队伍是关键,谭培江带头搞直播带货,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万元;金钱洼村支部书记郭世学探索“双膜”种植技术,蜜薯提前30天上市,亩均收益超万元。在“头雁”带动下,全镇涌现出10余名蜜薯产业带头人,带动100余户农户一起富。
从“种得好”到“卖得俏”全链赋能
“过去种得好却卖不上价,存储不当还会烂掉大半。现在有了共富公司和联合社,从种到卖全帮我们想到了!”参与村级联合社的高升,指着家门口的收购车介绍,“刚挖的蜜薯直接拉到联合社,过秤就给钱,再也不用跑集市了。”柘山镇通过构建“镇级共富公司+村级联合社”的运营体系,精准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让蜜薯产业既有“产量”更有“产值”。
镇级共富公司:做产业发展的“领航舰”
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镇级共富公司扛起“统筹资源、开拓市场、建设项目”的重任,为蜜薯产业装上“加速器”。科技赋能育好种。对接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建成100亩实验基地,试种榴莲、红瑶等8个高端品种,市场价比“烟薯25”高4元/斤。农机助力提效率。引进驰瑞农服,新设小满农服公司,研制垄膜水肥一体机,每亩节省100元。市场开拓通渠道。引入京东蜜薯销冠团队,成立“薯小哥”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联合抖音大葱销冠团队,打造“柘山蜜薯”IP,单条视频带动销量10万斤,让柘山蜜薯“走”出山东、“甜”遍全国。设施建设补短板。引进“金薯谷”农贸综合体、“安丘农耕”蜜薯云仓,新增存储超2万吨,通过恒温恒湿技术将蜜薯保鲜期延长至1年,解决“集中上市价低、错峰上市无库”的难题。
村级联合社:做连接农户的“连心桥”
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基础,柘山镇整合9家合作社、53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蜜薯产业联合社,让农户“抱团闯市场”。标准化种植降成本。联合社统一与青科种业签订购苗协议,累计供苗5000多万株,比单独采购便宜15%,为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全链条服务解难题。对接小满农服,提供“种、管、收”全程服务。利益联结稳增收。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劳务参与等方式加入联合社,依托共富公司的存储设施,延长销售周期,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收益更稳定。
让“产业红利”变成“全域受益”
“种蜜薯挣了钱,村里路和广场都修好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柘山镇谭家秋峪村村民谭照顺的话,道出了蜜薯产业带来的“连锁效应”。通过创新收益分配机制,让产业发展的红利从“种植户”延伸到“全村人””。
在收益分配上,柘山镇构建多元分配体系,确保各方“有投入、有回报、共受益”。农户实现“一份土地三份收益”:土地流转有“租金”、种植有“分红”、务工有“薪金”,柘山镇程家车庄村农户程相亮,今年通过土地入股+务工,已增收5万余元。村集体持续壮大“有底气”:联合社收益按比例分给村集体,一部分用于修道路、安路灯等民生工程,已有5个村落地实施;另一部分作为产业发展资金,反哺蜜薯种植技术升级、种苗培育。产业发展“活力不减”:共富公司设奖励资金,一方面奖励表现突出的村级联合社、产业带头人,激发发展活力;另一方面投入存储设施建设、市场开拓,持续补齐产业短板,让蜜薯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现如今,蜜薯已从传统农作物蜕变为富民强村的“黄金产业”,3.8万亩蜜薯田年产12万吨优质蜜薯,带动53个村集体增收、数千农户致富。
“下步,我们还将探索蜜薯精深加工,让产业链条从‘初级种植’向‘高附加值加工’延伸,推进蜜薯主题公园、齐鲁天路峡谷漂流等文旅项目建设,让‘小蜜薯’撬动‘大产业’,书写全域共富的新篇章。”柘山镇党委书记赵锦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