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挥起关税大棒了。7月7日他放话要从8月1日起对大多数国家进口产品收10%以上的税,全球贸易圈一下子炸开了锅。
有意思的是,名单里唯独漏了台湾地区的具体税率——明明宽限期眼看就要到了,台当局副负责人郑丽君都跑美国谈了好几趟,结果到现在还是没个准信。
赖清德当局之前还大张旗鼓说要争取"特殊待遇",现在却连谈判细节都不敢往外透,这事儿本身就透着古怪。
要说这关税谈判,台当局搞得那叫一个神秘。郑丽君团队跑美国跑了多少趟,谈了些什么条件,台湾地区民众可能要承担多少代价,全是未知数。
产业界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电子厂不知道要不要提前备货,中小企业不知道要不要调整定价,连做进出口贸易的小老板都在发愁:"总不能等税单下来了再临时抱佛脚吧?"
赖清德(资料图)
对比一下就更明显了。人家日韩谈判代表每次谈完都清清楚楚交代进展,哪些条款争取到了,哪些地方做了让步,明明白白。
可台湾地区这边呢?民进党当局嘴比封条还严,连"立委"想了解情况都被挡在门外。《联合报》说得挺直接:这哪是谈判,简直是拿全岛产业的命运搞政治冒险。
更要命的是,台湾地区现在手里能打的牌早就不多了。之前为了讨好美国,又是让台积电去美国建厂,又是花大价钱买过时武器,能送的礼基本都送完了。
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最近就直摇头,说美国关税名单都陆续公布了,就台湾地区这边悬着,大家心里能不慌吗?而且新台币上半年还升值了不少,要是最后定的税率比日韩还高,那出口企业真得喝西北风去。
现在关于税率的猜测满天飞,乐观的说法是中华经济研究院估计的10%-20%,中华征信所也说"应该能控制在20%以下"。
但圈内人都知道,这些预测有点太天真了。有消息说美国内部早就有25%-32%的方案,要是真定在30%以上,那意思就很明显了——美国就是想限制和台湾地区的贸易往来。
赖清德(资料图)
这可不是小事。之前有机构做过模拟,要是税率定在10%,近六成企业虽然说营收不会大跌,但像电子零组件、电脑制造这些台湾地区的支柱产业,利润肯定要缩水。
要是到20%,那就麻烦了——超过一半的企业说营收会少10%-30%,还有26%的企业觉得会损失三成以上。汽车零件、机械设备这些行业,搞不好要面临"订单被抢"的局面。
最让人担心的是,为了让美国给个好脸色,民进党当局可能要在食品安全上让步。有传言说,美国那边盯着台湾地区的瘦肉精标准呢,想让台湾地区放宽美牛内脏、猪肾脏这些东西的瘦肉精容许值。这事儿想想就后怕——为了关税优惠,把民众的健康当筹码,这账算得也太离谱了。
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台湾地区现在根本没资格跟美国讨价还价,只能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中国时报》社论里说得挺透彻:台湾地区现在没面子可卖,只能硬着头皮吞条件,可民进党当局连实话都不敢说。
中国台湾地区(资料图)
现在岛内基本已经有定论了——想让美国在关税上给台湾地区特殊照顾,纯属做梦。管中闵前校长就分析,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税率多少,而是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够要命了。
电子、汽车、机械这五大产业,已经有企业开始收缩投资了,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在考虑把工厂搬到别的地方去。
从数据上看,这种担忧不是没道理。之前"民间版冲击影响评估小组"做的调查显示,已经有25%的企业暂停招人,23%在考虑转移产能。
这些企业里88.5%都是2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本来就弱,经这么一折腾,能不能撑下去都不好说。
其实回头看看,美国从来就没把台湾地区当回事。之前众议院通过的2026财年国防拨款法案里,说要给台湾地区5亿美元军援,可共和党议员都反对,说这钱只会让台湾地区更依赖美国,而且美国自己都顾不过来。
参议院说要"强烈建议"台湾地区参加环太军演,可专家都讲,这事儿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真要这么干,美国自己都收拾不了烂摊子。
特朗普(资料图)
更别说特朗普时期,台湾地区就被课过32%的高税,当时民进党不也没辙吗?现在又想靠"亲美"换好处,这不是忘了疼吗?
有网友在PTT上吐槽,说民进党就是故意拖着不公布谈判结果,想熬过"大罢免"再说。这种把政治利益放在产业利益前面的做法,难怪大家越来越反感。
说到底,赖清德当局这次是彻底失算了。他们总以为只要紧紧抱着美国大腿,就能得到好处,却忘了美国从来都是"美国优先"。
台湾地区在人家眼里,不过是个可以随时交易的筹码。现在关税谈判搞成这样,产业界人心惶惶,民众也提心吊胆,这就是把台湾地区绑在美国战车上的代价。
要是最后真落得个高税率,或者为了低税率牺牲了食品安全,那民进党当局可真是难辞其咎。这道理,越来越多的台湾地区人已经明白了。